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清明也是祭祖上墳的傳統佳節。既然去祭祖上墳,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天氣問題了,那么清明氣候特點是什么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時節南北方氣候差異吧!
清明節的起源,是相傳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被大眾紛紛仿效,在這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那么清明節氣氣候特點有哪些?大致以南方雨紛紛北方風干燥為主。
清明節氣氣候特點:南方多雨水,遇濕漬和寡照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濕漬和寡照的危害。
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
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說,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墑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
長江中下游降雨明顯增加,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區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氣偏強,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小于10℃的低溫陰雨天氣,日照不足,會給早稻、棉花等喜溫作物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
華南因地理位置偏南,臨近海洋,當受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影響時,開始出現較大的降水,稱為華南前汛期。
當雨帶中遇到熱力對流旺盛發展時,會有雷暴等強對流天氣出現,形成較大的暴雨,值得警惕。
清明節氣氣候特點:北方干燥多風,預防森林火災
我國北方,氣溫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風,是一年中沙塵天氣多的時段。
北方許多地區4月份的平均氣溫都達到10℃~15℃。
對處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來說,這些地區有時氣溫明顯攀升不足為奇。
山林田野草木萌發,恰逢春游、掃墓、植樹時節,預防森林火災十分重要。
“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