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節氣了。很多人不理解大雪節氣的由來,不過沒有關系。今天小編要帶領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關于大雪節氣的一些常識,包括大雪養生該怎么做以及大雪吃什么比較好。看完今天的內容,相信大家就會對大雪節氣有個全方位的了解了。
目錄
3、大雪節氣要預防的疾病 4、大雪節氣養生的重點
5、大雪節氣養生喝熱飲好 6、大雪節氣的養生水果
大雪節氣的由來
大雪是迎來冬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這代表著人們已經迎來了深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概述
大雪節氣,太陽黃經達255度。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時節分為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典籍原文
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鹖鴠不鳴。《禽經》曰:鹖,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云:黃黑色,故名為鹖。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余錄》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詩》注作渴旦。
基礎特點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云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冬季,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此時,黃河流域一帶已漸有積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則已大雪紛飛了。
但在南方,特別是廣州及珠三角一帶,卻依然草木蔥蘢,干燥的感覺還是很明顯,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區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
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這時,華南氣候還有多霧的特點,一般12月是霧日多的月份。霧通常出現在夜間無云或少云的清晨,氣象學稱之為輻射霧。“十霧九晴”,霧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陽光會顯得格外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