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時節,氣溫可能突然下降,晝夜的溫差會拉大10℃以上,而我們的皮膚和呼吸系統并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的變化。這時,慢性病患者和那些體質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發燒。另外,冷空氣的刺激會使人體血管發生收縮,血壓突然上升,從而誘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專家指出,要想預防以上疾病,關鍵是要保暖,而且體質差的人群,預防工作一定要及時做好。有冷天哮喘發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藥預防;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也要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定時檢查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發生意外。
霜降天涼慎防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早晚減少外出,盡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是積極主動預防疾病的有效途徑。
養生重點
在我國的北方,每逢霜降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溫度降低時遇到地面上的物體,就會附著于其表面凝結成霜。
清晨在太陽出來前,我們時常能看到包裹在干枯樹枝上的霧凇,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冬天快要到來了。而在我國南方地區,此節氣后正進入了秋收秋種的大忙時段。“霜降見霜, 米谷滿倉”的農諺正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
七十二候中關于霜降的有“三候”。
“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咸俯”,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
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
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此外,室內的溫度及濕度要適宜。室溫過高,則會覺得煩悶、疲倦。室溫過低,則肌肉緊張、畏縮、不愿活動。對于骨關節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一般應維持在 22~24℃。
四季更替,當溫度出現大的變化時,室內溫度應借助暖器等裝置來維持穩定。人體對濕度的要求隨溫度的不同而改變,主要以身體的感覺來調節室內 濕度,覺得潮濕、胸悶,可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如果口干舌燥、煩渴、咽痛,則可在室內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以增加濕度。
平衡膳食、調養精神
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易于出現傷感憂郁的“悲秋”情結。那么,怎樣克服這種情況呢?其一是要讓陽光圍繞著你,在 工作場所,要爭取照明充分;第二,當情緒不好時,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 張,這是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
有條件的好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朗,游山使人幽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態,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飲食方面,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 藥等食品以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