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的很晚亮的很早。人們往往會晚睡早醒,造成嚴重的睡眠不足,白天經常犯困。專家稱,下午一點到三點是一天氣溫中高的時段,人們容易出汗,出汗多散出的熱量就多,而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量增多,大腦供血就會相對減少,人就容易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據節氣變化,相對于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后不要急于起來,再躺上 10 分鐘起床為宜。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老中醫提示,夏日午休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壓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環系統有障礙,特別是由于腦血管硬化變窄而出現頭暈的人,不宜午休。
立夏時節宜養心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于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天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容易出現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癥狀,因此立夏養生首先要 " 養心 "。
心在五行屬火,與夏季陽熱之氣相應,故為陽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并主神志,起著主宰生命活動的作用。其次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其應虛里,在液為汗,心開竅于舌,心與小腸相表里,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的、整體聯系的心功能系統。
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專家表示,此時節,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老中醫提示,立夏后,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 " 戒燥戒怒 ",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
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
中醫認為,夏季心陽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后,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而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別是中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增加,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老中醫提示," 立夏 " 時節要做好 " 精神養生 ",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立夏養生要晚睡早起,但是并不是說越晚越好,無論怎樣,我們都不提倡太晚睡覺,同時,日常生活中藥保持平穩心境、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