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扒手三:蜱蟲
今天上午,本公子看來一條新聞,是關于清明掃墓的。話說泉州市民黃先生近日去郊外掃墓,回去后便感覺到全身酸痛,同時還伴有嘔吐腹瀉的癥狀。經廈門市中醫院醫生診斷,原來黃先生并不是感冒,而是被一種很不起眼的小昆蟲———蜱蟲所咬。
關于掃墓被蜱蟲咬并非新鮮事,每年清明皆有相關新聞。別小看這小小的昆蟲,其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和不適是非常嚴重的。據醫生介紹說,蜱蟲叮咬看似小事,但問題卻不少,嚴重的還可能因為病毒入侵導致多個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蜱蟲俗稱“草爬子”,是一種橢圓形小蟲,它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飽血后則脹大如黃豆。跟跳蚤、蚊蟲等吸血的小蟲不同的是,蜱蟲吸血主要是侵入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后還會往人或動物的體內鉆,很難拔下來。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人們選擇在這個時候出游踏春,蜱蟲也選擇在這個時候活動。清明節是蜱蟲活動的活躍期,盡管他們只有2毫米大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甚至有時候會被我們忽視,但是他們的威力確實相當可怕的。很多蜱蟲體內都攜帶著各種病毒,在叮咬人時,蜱蟲散發一種麻醉物質,然后將頭、螯肢埋在人的皮膚內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有些蜱蟲在吸血過程中,其唾液還會分泌神經毒素,可導致人的運動性纖維傳導障礙,引發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外出旅游踏青時,要避免在草地上長時間坐臥,被蜱蟲叮咬,千萬別強行拔除,應及時就醫。雨后,更別隨便進草地。
清明出游還要注意防火
清明不僅適合外出郊游,其本源更是踏青掃墓、悼念先祖,所以清明祭祀的時候都會燒紙錢,介于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災。在歷史上,清明節又被稱為寒食節,春秋五霸之晉文公下令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典故雖久遠,原因也各不同,但是防止火災必定是對安全的保障。
結語:清明復清明,清明為一種節氣,亦有清楚明白、清正廉明之意。其作為大陸及港澳臺均有的法定節假日,想必能體現出它的社會重要性及歷史價值。對于我們而言,清明是祭祖、踏青、出游的好時節,也是放松尋樂的好方式,所以大家一定要謹防以上“健康扒手”,開開心心出游,高高興興回來。
延伸閱讀:
- 清明節的習俗 全的清明習俗
-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這樣做真的很有好處
- 清明節的由來 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 清明吃什么 6大養生食譜你吃了嗎
- 清明養生 一“風”一“濕”你防了嗎
- 養生之道 中醫專家教你清明如何養生
三九養生堂(www.yuzhongwu.cn)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