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如何順時養生
由于“大寒”時期又適逢春節,一般家庭都會準備豐富的節日食物,如果能恰當地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是大寒養生棒的方法。所以老話說:“藥補不如食補”,老話還是不無道理的。
大寒養生以補陽為主
大寒是冰層厚,凍土深的一個節氣,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的多發節氣。
古語說:“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大寒的進補要陰陽雙補,以補陽為主。
人們在生活中可以早上喝人參、黃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發的陽氣,帶動人身陽氣的生發,晚上服用滋陰補腎的杞菊地黃丸,有利于身體陰液的滋補。
飲食調養應以固腎補脾、溫中散寒為原則。另外,此時仍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些辛溫解表、健脾養肺的食物,例如一些紅色的蔬菜水果,如紅辣椒、大棗、紅蘿卜、櫻桃、紅色蘋果等,能幫助人體增加熱能,升高體溫。
大寒經絡養生要看準時間
隨著大家對養生的重視,經絡養生越來越得到認可和重視。有人說,大寒的前中后三天,以酉時(17-19時)為練習的佳時間:可用溫熱的水泡腳6—12分鐘,然后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涌泉穴(腎經的原穴)、太白穴(脾經的原穴)、太淵穴(肺經的原穴),各36次,可調補腎、脾、肺三經的陰陽、氣血平衡。
在大寒的前中后三天,在酉時至亥時(17—23時),把手搓熱,溫煦督脈命門穴。可溫補一身之元陽,增加生命動力。
在大寒至立春期間,每日寅時至卯時(5—7時)和亥時(21—23時)為練習的佳時間:兩手按臂側,屈左腿以左足墊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后,伸左腿、屈右腿。
如此左右交替各做3-5次,然后叩齒、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3次,可預防經絡滯氣、舌根強痛、身體不能動搖或強直、股膝內腫、臀部、小腿疼痛,以及腹脹腸鳴、泄瀉、消化不良、足腫等。
另外,大寒要重視精神養生,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的要訣,就是說,心神旺盛,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
在大寒時節,可通過適宜的活動、娛樂來保持心情舒暢,使體內的氣血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