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飲水
多飲水可促進新陳代謝,不僅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還可以防止干燥癥狀的出現,主要的還是可防止內熱的產生。
多鍛煉
“小雪”時節氣溫總體還不是太低,所以堅持耐寒鍛煉非常必要。方法有早晨上班多走路,下班也要去散步。每天行走5~10公里是非常好的鍛煉方法,適合所有人。
合理飲食
冬天是進補的季節,而過量吃油膩食物,往往又會產生內熱,出現痤瘡、煩躁和便秘等癥狀,這就具備患流感的內部環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內熱,稍不注意外感風寒即可患上流感。所以飲食要合理,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蘿卜、香蕉、梨和蘋果等。
防心腦血管病
醫療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初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人群占全年發病人群的比例為69.5%以上,其中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主。冬季氣溫逐漸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緩慢,心血管病人身體受冷空氣刺激,血管驟然收縮,易導致血管阻塞,血流供應中斷,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內的毒性物質不易排出,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和復發,因此要注意防護。
首先要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患者心態要平穩,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還要適當的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因此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
防胃病
初冬,天氣剛剛轉冷,胃病復發等的病人增加。究其原因為冬季氣候寒冷,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酸分泌會大量增加,易使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更由于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胃腸的負擔也會因此加重,也易引起胃腸病的復發。
胃腸疾病要及時診斷治療,不要認為胃腸病忍一忍,發作時吃點消炎止痛藥,保養一下就好了,有些藥物雖然能暫時控制癥狀,但會造成胃腸對藥物的嚴重依賴性和耐受性,胃腸功能逐漸喪失,痛感麻木。所以得了胃腸病要及時檢查和準確治療,警惕胃腸惡變。
胃腸疾病重在預防,應該做到:少吃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及睡前進食過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負擔;加強體育鍛煉,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對胃腸系統起著保護和促進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胃腸道疾病的康復。
中醫專家支招“小雪”養生
小雪時節日照減少、早晚溫差大,市民在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飲食、加強鍛煉的同時,在起居作息方面也要做到“早睡晚起”,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不應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防寒保暖也必須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另外,這個時節要多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調養情緒的作用。
小雪節氣的前后,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郁癥。這個季節宜吃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還應該多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此外,菠菜、蘆筍、獼猴桃、牡蠣、橘子、豌豆、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郁。粗面粉制品、谷物顆粒、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郁癥也大有裨益。
小雪時節,要持之以恒進行鍛煉,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同時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腦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病人以及年老體弱者,冬天早晨起床前,宜躺在床上閉目養神數分鐘,在床上先左右輕緩地伸伸懶腰,做些微小的活動,以確保起床及其以后的平安,對于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好將鍛煉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由于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