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對自己有所了解
正確分析自己屬于何種氣質類型,是屬于多血質型還是粘液質型,是屬于膽汁質型還是抑郁質型,以此來正確判斷自己是否具備應付面臨事物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心。
3、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
精神要盡量放松,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不要過分疲勞,大腦過度勞累會造成頭昏耳鳴,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神經活動機能減退,加劇心理緊張程度。
4、堅持做放松運動
每天二至三次,每次五分鐘。方法是:坐在椅子上,頭和背部保持正確姿勢然后從上到下將身體每一部分的肌肉依次放松,順序為頸部、背部、雙臂、雙腿和雙腳,另一方法是按摩雙腳:坐在墊子上先用大拇指在雙腳腳底板上做圓周運動,按摩整個腳板,然后輕輕拍打小腳和大腿的肌肉。
5、躺在床上,在眼睛上蓋一條疊起的毛巾,然后全身放松
試著不去想任何事情,如此堅持十分鐘后,你就會重新變得精神十足。
傳染家人
親朋好友長期生活在你的周圍,患者的焦慮情緒極易“傳染”給他們。特別是家里有小孩的,小孩一般對大人的情緒狀態極度敏感,當他們感受到大人的焦慮情緒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而如果長期生活在焦慮氣氛里的家庭里,不只嚴重不利他們的心理成長,還容易引起身體上的疾病。
情緒焦慮增加死亡率
研究發現,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的男性,有大約25%患上了心臟病,而且死亡率也比正常人高23%。對于女性而言,高焦慮的女性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了23%。而且,這部分人中又有23%左的人患上了一種容易使人抽搐和死亡的叫心房纖維性顫動的疾病。由此可見,長期患有焦慮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睡眠障礙和神經紊亂
精神緊張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發脹并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欲缺乏等。
癌癥發生率
致癌的因素十分復雜,而精神因素在癌癥的發生和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現代醫學發現,癌癥好發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長期處于焦慮、精神壓抑、沮喪、苦悶、恐懼、悲哀等情緒緊張的人。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卻往往以一種慢性的持續性的刺激來影響和降低肌體的免疫力,增加癌癥的發生率。
出現自殺念頭或產生一系列疾病
焦慮癥狀嚴重的時候個體甚至會出現自殺念頭,還會出現連續頭暈或者暫時失去記憶,身體表現為直腸出血、脈搏加速、背部疼痛、嚴重頭痛、身體顫抖、常常失眠等癥狀。
總結:精神緊張其實是現代社會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精神緊張的時候。但是我們要充分認識這一現象,堅持每天多做運動,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每天睡前可以冥想幾分鐘,讓自己的身心都能得到放松才能更好的預防精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