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因素
1、遺傳因素
家系調查資料提示先證者親屬中人格障礙的發生率與血緣關系呈正比,血緣關系越近,發生率越高。
雙生子與寄養子調查結果都支持遺傳因素起一定作用的觀點,但家庭、社會環境及教育因素也不容忽視。
2、腦發育因素
研究發現情緒不穩定型性格障礙的人有較多的神經系統軟體征,神經心理學測驗也提示輕微腦功能損害。
腦電圖顯示與年齡不相符的不成熟型,有專家研究發現常有攻擊行為的男人中,57%具有異常腦電圖,且多表現在前顳區,他認為問題可能在網狀激活系統或邊緣系統。
3、染色體異常
47XYY綜合癥和47XXY綜合癥患者中有人格障礙的患病率也非常高。
二、社會環境因素
1、社會因素
在人格障礙的形成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兒童的大腦發育未成熟,有較大可塑性,強烈的精神刺激會給兒童的個性發育帶來嚴重影響。
不合理教養可導致人格的病態發展,缺乏家庭正確教養或父母的愛是發生人格障礙的重要原因。
專家強調病態社會的不良影響,認為健康的社會是避免發生精神破裂的屏障,惡劣的社會風氣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均可影響兒童的心身健康,與人格障礙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2、家庭教育失當
父母對子女的遺棄、虐待、專制、忽視、溺愛和放縱可以影響子女的人格發育,導致人格障礙。
3、心理因素
幼年失去母愛或父母死亡或遭受其他精神創傷也可影響兒童的個性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