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害怕接近特定的動物,害怕高處、雷鳴、黑暗、飛行、封閉空間、在公廁大小便、進食某些東西、牙科、目睹流血或創傷。
害怕接觸特定的疾病的病人或情景,因此促發的情境很單一、很具體,并且能夠像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一樣誘發驚恐。
4、社交恐懼癥,在人際交往中無法與人對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會覺得不自在,不由自主地低下頭,甚至覺得非常羞愧。
一般害怕在公開講話,害怕成為注目的焦點,因此患者常常會回避社交,甚至與社會隔離。這種恐懼癥多發生在17-30歲,有的還會伴有臉紅、手肢顫抖、惡心等自主神經的癥狀。
5、廣場恐懼癥,指患者對人多的公共場所或空曠的環境的極端恐懼,當患者處于這種環境時感到緊張、不安,擔心無法控制自己,但又無法逃離這種場所。
患者尤其怕會議室和商場,也不敢去運動場等一些寬闊的場所,即使是乘坐交通工具也會感到局促不安。這種恐懼癥多在25歲發病,35歲為發病高峰期,且女性多于男性。
6、幽閉恐懼癥,與廣場恐懼癥剛好相反,指對封閉空間的恐懼,患者處于這中場所就會感到不安,想要逃離,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心跳加速、氣喘、暈厥等癥狀。
7、特定恐懼癥,指對某一特定事物的恐懼,如對某種疾病的恐懼,對某種動物的恐懼,恐高、害怕雷電等。
恐懼癥如何鑒別診斷
1、正常人的恐懼
正常人對某些事物或場合也會有恐懼心理,如毒蛇、猛獸、黑暗而靜寂的環境等。
關鍵看這種恐懼的合理性、發生的頻率、恐懼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癥狀如氣促、出汗、心悸等、是否明顯影響社會功能,是否有回避行為等來綜合考慮。
所謂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卻必定要選擇回避,沒有回避就不算病態。
2、與其他神經癥性障礙鑒別
①恐懼癥和焦慮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恐懼癥的焦慮由特定的對象或處境引起,呈境遇性和發作性,事過境遷,焦慮即可減輕或消失。
而焦慮癥的焦慮常持續存在,并非針對某一具體的環境或對象,故又稱自由浮動性焦慮或廣泛性焦慮。
②強迫癥的強迫性恐懼源于自己內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對外界事物恐懼。
③疑病癥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身體某一部分的功能過分關注,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顧慮與其實際健康狀況不符,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結果常不足以動搖其固有成見,這類患者認為他們的懷疑和擔憂是合理的。
而恐懼癥則認為這種恐懼不必要,只是無法擺脫,故求助于醫生以解脫困境。更主要的鑒別在于恐懼癥所害怕的客體是患者自身以外的,而疑病癥所擔心的則是自身。
3、抑郁障礙
某些抑郁障礙伴有短暫的恐懼,某些恐懼特別是廣場恐懼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懼癥與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懼。
診斷則根據當時每一個障礙是否達到診斷標準。若恐懼癥狀出現之前已經符合抑郁障礙的標準,抑郁障礙的診斷則優先考慮。
4、顳葉癲癇
可表現為陣發性恐懼,但其恐懼并無具體對象,發作時的意識障礙、腦電圖改變及神經系統體征可資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