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注意
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為并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么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為想出一個適度的處罰結果,然后馬上執行,決不能緩行。比如說,你帶兒子去超市買東西,他總是在貨架的過道跑來跑去。此時錯誤的做法是,對他說:“下一次買東西你必須坐在購物車里了!”,正確的做法是,馬上就把他抱進購物車里,告訴他這一次就必須坐在里面了,當然也要看他買什么了,如果是類似金奧力牌魚油軟膠囊這樣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你也是可以考慮。
6、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3歲的樂樂非常喜歡看書,他的媽媽說,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覺前把故事書拿走,這就是對他大的懲罰了。他媽媽的經驗是:每天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她就把樂樂喜歡看和想讓媽媽講的那幾本書堆放在一起,告訴樂樂:“如果你按時刷完牙,洗漱完畢,按時上床,那你就可以看這些書。”如果樂樂一次不合作,他的媽媽就拿走一本書。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喜歡的一些特別待遇呢?比如看哪一個動畫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上9點上床睡覺而不是8點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也可以剝奪這個特權。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特別注意
對于那些9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這種處罰方式僅限于1天,而不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1天的處罰是讓孩子每天都約束自己,知道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和同伴打架呢,還是選擇和睦相處。處罰時間不宜過長的另一個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幾天過后就心慈手軟了,這就會危害到處罰方式的有效性了。
7、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喜歡的玩具,失去他的愛,那么“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會更好。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后明確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后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特別注意
也有人嘗試過對于3到6歲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張紙上畫3個笑臉,然后把它貼在墻上顯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夠經常看見的地方。當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為,就在一個笑臉上畫個‘X’,并且在下面寫明他的不良行為是什么。如果所有的笑臉上都畫了叉,那么孩子就會失去他的一個愛。一些父母嘗試這種做法后,驚奇地發現在笑臉上畫叉,對孩子來說效果太強大了。
8、對于好的行為有所獎勵
寧寧的媽媽一直對3歲的寧寧使用獎勵的方法,而且每次都有成效。每天早上,寧寧的媽媽都會提醒寧寧,在家里玩重要的規矩就是:一不能打小貓,二不能在沙發上亂蹦亂跳。如果寧寧一天都沒有違反這個規矩,那么他就得到一個獎勵:多看一個動畫片,或者今天多講一個故事。對于某些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種不能得到獎勵的壓力,他就能夠約束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特別注意
另外,也有的父母把獎勵方法和畫3個笑臉的方法結合起來了:他們先把一些獎勵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來三個笑臉全都被畫了叉,就拿走一個獎勵品。目的是讓孩子有一種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為使所有獎勵品都完整無缺。總而言之,無論父母選擇哪種獎勵方法,都必須確保獎勵的物品適宜孩子的年齡,而且能夠足夠吸引孩子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給孩子獎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表揚他的好的行為。
9、對于不好的行為開罰單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為會有獎勵的含義,那么他也就會懂得自己要為不好的行為支付罰金。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錢的獎懲方法了。孩子們非常渴望能夠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所以這種方法也很有效果。
父母可以張貼一張表格,說明各種不良行為的罰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和同伴打架罰金為兩枚一角硬幣。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說臟話了,就讓他上繳罰金,放在一個預先準備的罰金儲存罐里。
10、追加一些家務活
有的孩子會為了躲避他不喜歡的家務活,就選擇服從于父母的規矩,表現得很合作。6歲的小青就屬于這一類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為,他的媽媽就會要求他:“過來,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讓他負責拿簸箕,一起掃地。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大家介紹的關于青少年心理輔導的相關內容,在這個社會中,有很多的父母對于怎樣教育孩子而頭疼,其實只要父母了解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還是很好管教的,當然還有人問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不妨讓她來看看文中的介紹,相信她會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