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壓力又大有小,心理壓力大怎么辦?有了壓力就要學會釋放。不然一直這樣會生病。但是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呢?怎樣調節心理壓力?減壓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別著急,下面就讓小編一起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在心里學上來說,壓力是一種在察覺需要和滿足需要的能力不平衡感。
按照美國應激心理學家拉扎魯斯(Lazarus)的話,心理壓力是個人感受到的要求與資源的不平衡感,而壓力應對則是個人試圖控制這種不平衡感所做出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會激發人的動機和表現。
按照耶基思—多德森法則(Yerkes-Dodson Law),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佳水平。動機不足或動機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換言之,當個人的行為動機處于一個優值時,其工作效率是高的;而當個人的動機低于或高于這個優值時,其工作效率都不能達到佳表現。所以,適度的壓力是身心健康的保障。
完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我們假定有這樣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壓力的情景更可怕。換一種說法就是,沒有壓力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虛。無數的文學藝術作品描述過這種空虛感。那是一種比死亡更沒有生氣的狀況,一種活著卻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的巨大悲哀。
為了消除這部分壓力,大埔人都會選擇極端的措施來找刺激,有那么些人找到了,在生活、工作、感情之中都有。另一些人,他們在尋找的過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比如有一部分吸毒者,在開始就是被空虛推上絕路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包括對挫折的體驗,不僅令依賴于某種客觀的標準,而且更多的依賴于個體內在的欲求水準。任何遠離這一欲求水準的活動,都可能產生成功或者失敗的體驗。在現實生活中,這一事實體現為,取得相同的成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考試得了80分,對于60分萬歲的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可以這樣認為,一個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觀態度,是決定是否產生挫折的重要原因。中國有句俗話知足者常樂,就是鼓勵人們降低欲求水平以減少內以后挫折,減少壓力。
那么減輕壓力有什么用的好辦法呢
1、換位思考認同法
正確認知壓力,靈活調整自己的心態。例如,當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協調的人際關系、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時,試試換位思考。
2、推移時間遺忘法
其實時間解決壓力好的方法,時間長了,你會忘掉,然后就會慢慢的忘掉它。
3、順其自然自我解脫法
學會自我放松,在適當的情況下,找信得過的人想說便說;想休息便休息;想娛樂便娛樂,實在不想做事時可暫時放下;可以追求卓越,但無需求十全十美。
4、注重過程淡化功利法
建立合理的、客觀的自我期望值,奮斗目標要合理,有時做事可往壞處著想,但向好處努力。
5、更新環境自我調節法
在壓力太大、心情不佳時變換一下環境,例如室外觀景、室內養花、對美好事物的想像等。
6、音樂與生理保健法
各種聲音通過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贊揚聲、指責聲、議論聲等都會影響你的心態,因此,你可以多聽些優美的音樂,緩解不愉快的心情。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自我保健行為習慣極為重要,同時,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更不容忽視。
7、自信自主激勵法
即相信自己是好的、可以依賴的,每樁偉業都由自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