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是人們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但是對于膽結石的危害人們只是了解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人都會問膽結石嚴重嗎?其實膽結石對于人們身體及心理上的危害是非常的大,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膽結石對于心理上的危害以及治療的偏方。
膽結石對心理健康有何危害
情緒因素與疾病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在現代醫學中已經得到科學證實。患有膽囊炎、膽石癥的患者,大多有過或存在著這樣的不正常心理活動和心理障礙。有些人由于工作、學習繁忙,或家庭或人際關系不和,或經濟拮據,致使精神經常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狀態,情緒煩燥,易于發怒,如果再加上性格孤僻,無人傾訴,興趣單一,難以排解。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體內代謝紊亂,使膽囊功能障礙,膽囊排泄延緩,膽汁淤積。一方面易使細菌繁殖而引起膽囊炎,另一方面膽固醇易于沉淀形成結石。長期心理不健康,勢必出現高級神經系統活動失調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使膽管疾患反復發作甚至惡化。
情緒的變化對肝膽疾病的患者影響很大,特別是在著急生氣,精神抑郁的時間更為顯著。從中醫來說,肝在人體的肋下部位,在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屬木,肝性剛強,喜條達,惡抑郁。凡精神情志所上使肝氣不得疏泄,失其條達、而肝氣橫逆,滯阻不暢,不通則痛。而膽又附于肝,膽內藏膽汁,肝膽互為表里,如肝氣郁結不舒也使膽汁排泄不暢,而膽汁對人體的消化起決定性作用。肝膽的氣機不宣,故出現兩肋流竄作痛,胸悶不適、納呆、腹脹、大便不暢的癥狀。
膽結石的發生、發展與情緒因素關系很大,精神因素是形成膽石癥的原因之一。人的大腦活動影響消化系統,精神因素造成膽汁各成分間比例異常,從而有利于膽石癥的形成。精神緊張、煩燥易怒、可使人體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致使血脂膽汁成分發生異常,從而促進膽石癥的發生和發展。情緒波動和精神刺激,通過自主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膽囊或膽總管平滑肌痙攣,使膽汁的流動和分泌受到影響,從而促進膽石癥的發展。有膽石癥的人情緒因素也促進膽石癥發展,或發生膽石癥膽絞痛。因此,膽石癥患者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對預防膽石癥的發生、發展是很有益處的。
A型行為特點被確認為是冠心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也是膽石癥的發病因素之一。國內研究者們經觀察統計發現,約80.5%的膽石癥患者其性格特征屬于A型性格,這是因為A型性格特點所伴隨的些微特征和心理反應,可通過大腦皮質、皮質下中樞、網狀結構、邊緣系統等,影響內分泌系統,造成膽汁各成分間比例的異常,從而有利于膽結石的形成。此外,A型性格具有的緊迫感,可使兒茶酚的分泌增加,導致血脂、膽液成分等生物因素發生異常,促使膽石癥的發生和發展。因而,善于駕馭自己情緒者能緩解和防止膽石癥。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的情志由心主宰,與肝失疏泄也可反過來影響情感的變化。臨床上膽石癥的發病往往與情志的變化關系密切。一般情況下,膽管殘余結石的患者,因病情頑固和反復發作,心理上便會產生許多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