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tula(1971年)首先提出這種行為療法,稱為隱蔽消退法。讓患者在幻想中產生有關焦慮緊張的問題行為,然后在意象中不再接受任何陽性強化刺激,讓它逐漸隱蔽消退。有些學者對促發癲癇的刺激采用這種隱蔽的脫敏法而達到緩解。這種治療的目標是針對與癲癇病發作有關的焦慮情況,通過減輕或消除焦慮來達到預防發作的目的。
響亮地說出“停止”之詞和盡量保持警覺。這是一種“指示控制警覺”,這種方法仍需進一步評價。
3.、松弛技術
癲癇病患者在精神緊張時可以誘發癲癇發作,而松弛技術的目的正是消除緊張,這樣可避免癲癇發作,同時對癲癇患者出現的焦慮緊張等也有效。這種技術就是訓練一個人能系統地檢查自己頭部、頸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緊張情況,訓練如何把緊張的肌肉放松下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半閉著眼睛,全神貫注身體的各部分肌肉,并且按次指揮自己緊張著的肌肉松弛下來,以便達到全身松弛的狀態。當學會放松方法后,如再遇到緊張則采用此法使其放松,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癲癇病對心理造成的影響
一、悲觀
生活中對于癲癇患者有很多限制,比較不能參加一些工作、不能參與一些活動等等,這樣不會給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負擔,產生悲觀情緒,長期發展下去,對于癲癇病的治療也是有影響的。
二、孤獨
由于癥狀原因,讓癲癇病患者在生活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于是便陷入孤獨、不愿和大家在一起。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對于一些青春期的青少年,孤獨感會強烈些。
三、憂郁
一旦患了癲癇,憂郁特征會非常明顯。心理負擔也會加重,心情不暢、悶悶不樂,時間久了,會形成較嚴重的精神抑郁癥,給患者造成生活痛苦、心理負擔。
四、自卑
自卑是癲癇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心理,由于病癥不分場合、地點的發作,患者自已容易形成病態的心理,導致嚴重自卑;另外生活在患者周圍的人,有意無意間給患者造成心理傷害。再加之社會歧視給患者帶來的精神壓力。
結語:癲癇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比較熟悉的,人們對于癲癇病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異樣的眼光,這就導致了癲癇患者的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悲觀、孤獨、抑郁等等。而治療癲癇的時候這些心理問題一定要克服,患者要學會自己調節自己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