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種疾病,它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而高血壓對于我們的還是也是蠻大的,它會引起許多的并發癥。而高血壓的治療方法也是比較多,有一些小偏方等,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心理療法,這也是治療高血壓有效的方法之一。
高血壓的心理療法
高血壓病的心理療法在臨床治療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因為自己得了慢性疾病,甚至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而終日心情郁悶,性情急躁,這往往加速病情的發展,不利于治療。有些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情緒不穩定,使得藥物控制后的血壓變化明顯,給治療方面帶來了許多困難。故高血壓病患者應注意心理療法。
1.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積極樂觀的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給人帶來生機和希望,給人以排除困難的勇氣。而消極、低沉的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長期郁悶的情緒,突然而來的強烈精神刺激,都可能致人于死命。正如《黃帝內經》所說,“精神內傷,身必敗之”。人得了慢性疾病以后,往往性格就會發生變化,使原來開朗的性格也會變得低沉。這個時期,患者往往對生與死及家庭方面考慮得較多,因此興趣狹窄,感情平淡,性情固執,情緒抑郁,消極悲觀,長期持續下去,可使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遭到破壞,生理平衡失調,免疫力下降,從而使原有病情加重并產生新的疾病。
而積極樂觀的情緒,可使人的心情開朗,性情平和,對任何事情都考慮積極的因素,不過于計較個人的得失,眼光放得比較長遠。當高興的時候,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增強抵抗力,改善現有的身體狀況。
高血壓患者要經常保持樂觀豁達的性情,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思想修養,遇到事情能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因患病而煩惱不休。故高血壓病患者應該時常做這種心理暗示練習,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在愉悅狀況,使自己從疾病痛苦的纏繞中擺脫出來,而不被疾病所壓倒,從而加速身體的康復。以健康的身體,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生活。
2.學會克服不良的心理影響
當患者被確診為高血壓病時,往往會有沉重的心理壓力,再加上疾病所致的各種痛苦,治療的麻煩等都會對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如果是重病患者,喪失了工作、學習及生活自理的能力,加上家庭經濟上的負擔及給家人帶來的種種麻煩,這樣更會為患者產生心理活動的變化。
①第一種是自怨自艾型。這種患者性格內向,不愛言語,與別人溝通少,對自己的病情完全失去了信心,精神上非常沮喪,認為自己是社會和家庭的“包袱”,不愿接受治療,也不愿接受別人的幫助,拒絕執行各項治療方案,等待著“后的歸宿”。
②第二種是怨天尤人型。這種患者表現為性情急躁,易激動,動輒發怒,責怪家人照料不周,埋怨醫務人員未盡心盡責,總覺得別人誰都對不起自己。從根本上講,患者還是對疾病的好轉缺乏自信心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③第三種是服從依賴型。這是患者對長期慢性病習慣化的表現。這類患者往往按時診治,按醫囑服藥、檢查。但每天的全部生活內容就是與病床為伴,看病、服藥、休息,依賴治療,一點也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些人總覺得自己是患者,因此,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照顧,也沒有恢復正常的心理準備,或者害怕重返正常生活,覺得自己已沒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了,思想上完全處于一種依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