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
③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
④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癥狀;
4.排除焦慮癥、分裂癥、疑病癥。
鑒別診斷
1.焦慮癥
焦慮癥和恐怖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焦慮癥患者的焦慮是持續存在的,并非針對某一具體的處境或對象。而恐怖癥伴有的焦慮多是境遇性的、針對性的、發作性的,隨著回避恐懼對象或處境焦慮可減輕或消失。
2.強迫癥
強迫癥狀源于患者內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對外界事物的恐懼,常有強迫動作。
3.疑病癥
疾病恐懼的患者可能與疑病癥相似,恐懼情緒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癥擔心的是自身,認為自己的懷疑和擔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癥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對象或處境,并且認為這種恐懼是不合理的,只是無法擺脫。
治療
1.藥物治療
減輕緊張、焦慮或驚恐發作,可選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和抗抑郁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劑等。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有
(1)行為治療
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癥重要的方法。其原則包括: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系,二是對抗回避反應。
對于恐懼癥患者的治療來說,重要的不是怎么治,而是如何找到他恐懼的根源,只有才能夠真夠確實有效的解決他的根本問題,不然什么也都是白搭,所以這點是要注意的,恐懼癥患者對周圍人的反應和態度都是十分敏感的,敏感不是壞事,但是過于敏感就有些神經質了。
(2)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癥的首選方法。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尤其對社交恐怖癥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處理過程使得癥狀持續存在,糾正這些歪曲的認知模式是治療中非常關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