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查顯示,善惡會影響壽命長短。樂于助人者預期壽命顯著延長,相反,心懷惡意者,死亡率比正常人高1.5~2倍。專家認為,人做善事后,會得到尊重、贊許等,心里產生愉悅感,利于降低壓力激素水平,促進有益激素分泌。韓萍建議,不妨多做善事,熱心助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饋”。
與鄰居相處不好
英國研究發現,穩定平和的生活環境,比如社區氛圍和諧、與鄰居關系相處融洽等,能顯著提高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進而延長壽命。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好鄰居可使心臟病發病風險降低50%。韓萍建議,應和年齡相仿的鄰里多交流,多帶孩子和鄰里的孩子一起玩耍,增加相互間的聯系。
生活頹廢
生活頹廢的人往往內心迷茫、沒有目標。加拿大研究發現,生活有目標的人更長壽,尤其是老人,更需要生活的方向感。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發現,認真的人更長壽,這類人有合理的生活規劃,并能付諸實施,往往生活更規律、有節制,更容易保持定期鍛煉、均衡飲食等良好生活方式。
容易心塞的職業
近日,南京作家張嘉佳突發心臟病送醫院搶救,醫生說他是因為勞累過度。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也了解到,年紀輕輕就出現心臟問題的人很多,前幾天該科就收治了一位出租車司機,因為常年久坐開車又飲食油膩,38歲就患上了嚴重的冠心病。
出租車司機38歲就嚴重冠心病
張師傅今年38歲,開出租車已經十來年了,由于工作的原因經常坐著不動,平時又總在外面吃的油膩,個子只有170cm,體重卻有180斤,肚子凸出跟孕婦似的。近幾年張師傅時長會感到胸口悶,就覺得是自己太胖了身體負擔重,直到幾天前的一個晚上突然胸口疼的厲害,睡覺的時候喘不過氣來,家里人趕緊將他送到中大醫院就診。
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陳立娟副主任醫師說,張師傅剛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就懷疑是心臟問題,后來做冠脈造影發現張師傅的心臟出現了嚴重的病變,冠狀動脈的三個主要分支血管堵了兩個,還有一個嚴重狹窄,隨后立即進行了手術治療。心臟通過不停地搏動來保證我們全身的血運,而心臟本身也需要營養和能量,冠狀動脈和靜脈就肩負著這一重要使命。一旦冠狀動脈“失靈”了,心臟也岌岌可危,嚴重的患者會發生心梗甚至猝死。
容易“心塞”的職業還有很多
心血管內科湯成春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確實會對心臟造成傷害,現在的青年人心臟也很脆弱。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職業的人冠心病發作率不同,職業風險已成為心臟病的影響因素。像張嘉佳這樣的作家要久坐熬夜創作,也要參加很多活動,勞累過度對心臟不好。媒體上已經有不少報道說年輕司機冠心病、淘寶店主玩命工作猝死……一般來說,壓力大、強度大、經常熬夜的工作相比其他工作更傷心臟,比如企業高管、IT精英,醫生護士、久坐的司機、小老板等患心臟病的風險都比較高。
專家提醒,年輕的時候努力打拼固然重要,但不要個個爭做“拼命三郎”,拿身體換高薪和前途。要善于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能保持心臟的年輕和健康,延緩和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病。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飲食清淡少鹽,戒煙慎酒,適量開展鍛煉,告別肥胖,按時到醫院體檢監測身體各項指標;學會排解壓力和情緒,多和家人朋友交流,通過運動、旅游和一些娛樂活動來放松心情,必要時可以咨詢心理醫生。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立即就醫,找專科醫生排查病情,對癥治療,特別是心臟不好的人要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治療。
總結:在現代社會中想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并不容易,要要想遠離疾病,除了離不開醫生的精心治療外,還需要患者的自我調養與預防工作,面對壓力,我們要積極面對,合理飲食,防微杜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遠離壓力過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