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跑步注意事項
姿勢
跑步姿勢要合理。上身應挺直并略前傾,雙肩放松,雙肘自然彎曲,雙臂有力的在身體兩側前后擺動。跑步過程中,雙足有彈性的全足著地的跑動,步幅無須大,但步頻與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勻。注意身體重心穩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問題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節律,用鼻、嘴同時呼吸時,嘴不必張得太大,可將舌卷起,延長空氣在口腔里的時間,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采用兩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盡可能將氣體從肺中呼盡,以增大有效的換氣量。
力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體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經下降到如同懸崖的邊緣上了。肌蛋白的減少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典型病癥。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體極度地虛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較常見的。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也能有效地減少老年人摔倒的頻率及骨折。
如何科學的跑步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47%的市民跑步是為了舒緩壓力及對抗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和強壯體質,以減肥和增重為目的的市民分別占到了25%和26%。在跑步頻率方面,53%的人卻由于對跑步的不了解,原本想緩解疲勞,結果卻令身體更加疲勞。
長跑實現減重的效果比較明顯,合理的跑步頻率應該是一周3次,隔日跑1次,每次30分鐘、5公里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跑步活動為適宜。
跑步的錯誤方法
1、全腳掌著地。很多人在跑步時習慣全腳掌著地,其實這種落地方法并不正確,由于落地時沒有緩沖和過渡,很容易“蹲腳”,而且還容易震傷頸椎,在柏油馬路等硬地上跑步就更是如此,長此以往還容易引發脛骨骨膜炎。
2、步幅過大。人們在剛開始跑步健身時,總喜歡增加步幅來提高鍛煉效果,其實增大步幅勢必造成騰空時間長、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這樣對人體的震動會增大。在跑步機上鍛煉時更要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速度,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步幅和步頻,可能會增大運動風險的幾率。
3、內外八字。日常走路時,很多人會有“八字腳”,跑步時如果仍然是“內八字”或“外八字”,那么膝蓋和腳尖就不能保持在同一個方向上,這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
總結: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跑前熱身運動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科學的跑步對我們鍛煉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讓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