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盡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500ml,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350ml,如果以每分鐘10次的呼吸次數計算,人體安靜休息時的真正肺部氣體交換只有3500ml。
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氣量),可以顯著降低死腔的影響,達成增加肺部氣體交換量的目的。特別是隨著跑步速度的增快,死腔也會顯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頻率的改變來調節,那?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就不會提升,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
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進行跑步呼吸調節的重點?;旧蟻碚f,當跑步的速度不是很快,人體的氧氣需求量還不高時,以鼻吸氣、口吐氣的方式,可以獲得比較自然的換氣調節。
此時跑者應盡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氣深度、降低呼吸的頻率,以便獲得較佳的肺部氣體交換效率。當跑步的速度加快后,吸氣的深度可以再增加,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
若以鼻子吸氣的節奏無法達成肺部氣體交換的需求(感覺必須以口幫忙吸氣)時,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經太快,此時放慢跑步的速度,顯然比調節呼吸深度或頻率還來的重要(呼吸交換量急遽增加,代表無氧代謝增加)。
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與胸骨上提擴張胸腔,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胸式呼吸。肋骨與胸骨不動,以橫隔膜下縮造成胸腔擴張(腹部突起),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腹式呼吸。
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謂氣入丹田(下腹部)的呼吸調節方式,也是達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時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來調節,可以顯著提升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
特殊的注意事項
嚴重肥胖者不宜跑步減肥
由于肥胖者的身體笨重,在跑的過程中膝關節和踝關節將承受較大的沖擊力,容易導致不可逆轉的運動損傷,建議改用游泳、騎自行車及長距離散步來減肥,等體重得到控制后,再開始跑步并逐步增加跑步頻率和持續時間。
跑步前應做準備活動
人體各內臟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緊張活動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跑步前同樣要做適當的準備活動,使身體生理機能在運動的情況下能夠協調地工作。
如果跑前不做準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尤其是一起床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傷害。
空腹不宜跑步
不少人習慣早上起床去跑步鍛煉,練完再吃早飯,這樣對身體不好,很容易發生低血糖。早晨跑步前應該適當喝些糖水或吃點水果“墊墊底”,使身體得到一些啟動的能量,會更有利于健康。
跑步結束后,可以休息20~30分鐘,使心肺功能恢復穩定狀態,同時胃腸系統有適當的準備,然后開始吃早飯。
飯后不宜跑步
吃飽飯后馬上跑步,會引起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會引起胃病。一般飯后1個小時再進行跑步鍛煉為好。
結語:跑步是人們經常選擇的一項戶外運動。不論男女老少,只要自身情況允許,都可以進行鍛煉。但也要注意正確的呼吸方法,這樣跑步時才會更加輕松自在。本文就向大家介紹了一些跑步的正確呼吸方法,希望大家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