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為大家講述了和式太極拳推手中的“上盤十六法”,下面小編再為大家介紹“中盤十六法”,希望大家可以繼續閱讀本文,相信這可以增加大家對和式太極拳推手要領的理解,同時在推手實踐中也能有所提高。
中盤十六法,在太極推手中的運用也相當廣泛,當中的動作千變萬化,可以靈活運用。
中盤十六法:起、落、進、退,騰、閃、圓、轉;含、拔、通、挺、環、管、吞、吐。
起:“起在足心”,欲要向上,必寓下意,又要提起全副精神,全腳掌著地,五趾抓地,百會領起,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勁始蓄,松開我勁勿使屈,放時腰腳認端的?;蜢侗藙艑⒊鑫窗l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后不先,如泉水涌出,如皮燃火,聚然爆發。
起的時候,也需要配合全身的力量。
起動舉止,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控制對方;彼無力,我亦無力,但我意仍在先,早有準備(提起全副精神)要時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隨意化發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功于身。
落:“落在窩中”(師傳人體有十三窩,訣曰:“太極勁法妙無窮,其妙都在窩中存”)。蓄在丹田,上懸下沉,推手時吸則自然提得人起,亦擎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推手時用快速的動作牽動對方重心,即將物掀起(一個短吸),接著乘對方重心不穩而突然放勁,全身勁向下沉而弧形地微向上往前直射,“而加之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斷”(一個短呼)。如三步捶、鷂子翻身、跨虎式等。
進:“進在分宗”、“進在云手”。進人先進身,手腳意氣勁俱到方為真。意從心里起,手向鼻尖落,發人如彈丸。如:三步捶、云手、野馬分宗等勢。
進身,有助于我們力量的施展。
進身,上中下齊動的好處在于:
進身打擊才有力量。進身時可以發揮全身整體力量,有利于七星威力的發揮。進身才重心穩固。進身后身體重心在兩腿之間,故能重心穩固,不易被人牽動。
進身打擊才狠。身既已進,手腳齊到,上打下踢,或上推下絆,擊敵既狠,發敵又遠,且又難防難化。拳論曰:“手到腳也到,打人如薅草;手到腳不到,打上不得妙”。
進身方能使對手防不勝防。進身之后,我之攻擊可以變幻莫測,可使對手防上,下挨打;防左,右挨打。弄不好上下齊挨打,或防拳而挨肘打,或防肘而挨肩打,或防肩而挨胯打,或防掌而挨頭撞,使其防不勝防。
進身才可能施行有效防御。進身之后,對方之長手長腿就動不起來,我則直接御對方腿臂之中節、根節,有效地打亂其進攻意圖,而又不易被對方擊中。進身之后,我向對方側向閃躲的路徑才短,有利于我施行閃躲防御,而閃到對方側后便利于我之進攻。
進身可破對方擒拿。擒拿我之對手,一旦得手,勢必向自身方向用力以求制我,此時我若向相反方向用力掙脫,那就正中其下懷,但此時我若順勢進身攻擊,不但易于解脫,還會使對手反而受制。
退:“退在轉肱”、“勝在進步占勢,不敗在退步避鋒”、“進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有進必有退,進退適中。古傳云:“打死不后退,后退必打人。”如倒卷肱勢即是退中必打之法。
久練功夫純熟則起落進退,旋轉自如,而輕重虛實剛柔齊發,周身一齊合到一塊,神氣不散,方能一氣流通,衛護周身。
騰:“騰在柔韌”,輕靈圓活,變轉輕快,必主抬之即起,按之則落。氣沉丹田,鼓蕩騰升。如玉女穿棱勢。
騰者又騰挪也,即精神也。精氣神貫注于兩腳、兩腿、兩手、兩膊前節之間。彼挨我何處,注意何處,周身無一寸無精氣神,無一寸非太極。能體會騰挪,則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之妙用便愈練愈細巧,所謂:“騰挪乘虛任意入”,意即指此。
閃:“閃開正中定橫中,其閃定有隙”。含胸縮骨,吞吐避讓,閃展騰挪。如卸步白鶴亮翅,斜行,躍步斜行,上琵琶,下琵琶等勢。
閃者,閃戰也。是動度極小的避實就虛之法,方向、角度、力點突然轉換,迅速發勁,謂之“閃戰”,也就是富于彈性的一種抖勁。眼、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哈成,勁向前發,迅若雷電,一往無敵,乃驚戰之法。其特點是不與來力頂撞,似挨非挨,突然一轉,避實就虛,關于以小力勝大力,使對方有力無所施其技,所謂“閃戰空費拔山力”,意即指此。
圓:“圓在轉軸”,活在其中不凸不凹,中正安舒,不頂偏丟抗,活轉適中,恰到好處。如白鶴亮翅、低探馬等式。
轉:“轉在腰際”,“走轉變化,通行無滯。”轉必用腰,腰是周身之軸心,它是調濟周身平衡的樞紐。“刻刻用意在腰際”、“腰為第一之主宰。”以它帶動四肢并協調身姿而運轉。主在發展先天之源而固先天之本,有健身強體,技擊技能的特殊功效。如金剛、白鶴亮翅、單鞭、斜行、高探馬、云手、野馬分鬃等勢,幾乎每一式都有轉法的妙用。
圓轉的另一層意思是太極拳運動處處都是螺旋勁。這種螺旋勁是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動用,都有螺旋勁。這種勁的形成原因是在隨便動作時,全身大小關節都要有支撐力,所有部位形成鈍形三角,此時力欲膨脹,又欲收斂,因而全身各部起了螺旋勁,連腿下也應如此。在用這種勁力時,全身一定都成鈍形三角,然后突然變換力的方向,如同爆炸一樣,“砰”的一下子就發出了螺旋的力量。
平日所說的直去實際上也是旋繞著去,也可以說旋繞一條有直線的力量,旋繞與直是矛盾的統一。在外形表現上不一定看得出來,但內里都含有旋轉著的螺旋力,形成波浪式的前進。“起手如鋼銼,回手似鉤桿”多為精神力量的集結,而不是在外形上單純的模仿。所發之勁力是擰著出去,擰著回來,而不是直線的運動。
倘在直線也是非常短促的。推手中用的滾錯,撐擰等勁力都是螺旋曲線的形曲勁直的運動。所謂形曲勁直也就是沒有平面積的絕對力量,要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盤內滾珠,無微不到,”永遠沒有停頓的狀態,勁直也可以說是勁圓,并不是直線運動的含義,勁直是指四面八方都有活動的意思。
習拳應該學會打圈,要知道大圈不如小圈,打小圈不如打不顯形的小圈,打不顯形之小圈,不如全身之齊動,全其意、全齊力,此習拳術求中用中之道。
總之,沒有直線的運動,多少總要帶一點環中味道,“出入螺旋式”、“腰似車輪腿似鉆”均系此意。
含:藏存之意,這里指含胸以柔化前攻之擊,或意注背脊彈發后來之攻擊。
拔:抽拉拽出之意。這里指提起精神,虛領頂勁,拔背以彈發來人之攻擊或輕靈走化。
通:指順達,內勁通暢毫無阻滯,各種變勁通通俱備。
挺:指神氣勇往、挺拔、腰勁貫注,堅強有力,發放時應有的雄壯氣魄。
含、拔、通、挺四字,概括了趙堡三合一太極拳“含胸拔背,通脊挺胸”的理論,是內氣鼓蕩,哼哈二氣凌空發人之內在練法的顯著特征。
環:圓也。指在太極拳的動作中處處為弧形圓轉,這里主要指推手時腰胯在四肢配合下,以立圓和斜圓倒轉折迭見長的引進落空,掀根拔戶的打法。
管:原為約束,控制之意。這里主要指用身體牽引、粘著如膠似膝地控制住對我敢于攻來之手臂和身體,使其欲攻不行,欲罷不能,站立不穩,身不由已,重心難以維持。手臂又無法從我身上撤回,而此時我卻省出了兩手,可以任意發擊對方。
吞:原為兼并、吸沒之意。這里主要指用身法吞沒、吞并對方的擊打,以起到引進落空,吞而化之,使對方入跌懸崖,身墜谷底。
吐:原為放出、涌出、噴出之意。這里指蓄勁之后的爆發涌噴直射而出的勁力,有無堅不摧之威。哼哈二氣凌空彈放發人的技法,即是吞吐二法結合在“含胸拔背,通脊挺胸”中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