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東西貫穿于和式太極拳練習的始終,那就是意識的訓練。正如我師父說的,和式太極拳就是意拳。
下面我們來分析各階段的練意情況
1、著熟階段的意——“我在干什么?”
前面說過,初盤架子時只知道手怎樣畫圈、腳怎樣進退,猶如鸚鵡學舌,不知道什么“意”思。
旁觀者可能會問:“他們在干什么?”記得師父講過一個笑話,說是有個師父與幾個強盜搏斗,喊徒兒幫忙,徒兒應聲道:“我在打(拳)呀!”等師父趕走了強盜,徒兒還在那里氣喘吁吁地“施展拳腳”(打拳)。
這個笑話說明,打拳首先要明白每個著數是干什么的,這就是技擊意識,它是和式太極拳練習中意識訓練的開始。接下來,我們練拳時就要有“敵情”觀念,“無人之處若有人”,意念時刻保持警覺,臨“戰”時就能一觸即發。
2、懂勁階段的意——“是什么東西在打拳(人)?”
經過初級階段的訓練,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應該用意識指揮整個打拳過程。但是,是什么東西在打拳(人)呢?這是懂勁階段要搞清楚的。
記得有一天,師父為了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隨手給一個師弟一記響亮的耳光并問他:“疼嗎?”師弟說沒什么感覺。話音未落,師父又輕輕在師弟臉上拍了一下,師弟“哎喲”一聲,捂著紅腫的臉半天沒有做聲。
師父接著對我們說:“我第一下沒想打,很重但不疼;第二下我想打他,很輕卻傷了他,這就叫“用心殺人”哪!”
從此,我們明白了,即使是外家拳粗重的拳腳,也不是靠物理撞擊傷人的。也就是說,在技擊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意念,拳腳不過是實現“意圖”的通道。
所以,先輩們告訴我們,打拳要“用意不用力”,要“以意行氣”,等等。
知道了是什么東西在打拳(人),我們在受到攻擊時就知道怎樣避免挨打。既然不是人的物理體在打人,那么打擊的對象也不應該是物理體。
也就是說,意念打擊的仍然是意念。所以,我們在推手訓練時,就要實行“不抵抗政策”,方法是“全身透空”,對手攻擊時自然就會撲空。
另外,我們在發起攻擊前,對方意念轉換不靈,就會被我集中了的強大意念力所擊中。
3、神明階段的意——“意是怎樣打拳(人)的?”
通過懂勁階段的意識訓練,在練拳和技擊時,我們的注意對象就從復雜到簡單,我們的注意力就從分散到集中——集中到意念運用這一點上。但是,怎樣運用意念打拳(人)呢?這就是神明階段要解決的問題。
要明白意念在技擊中的作用過程,就要忽略一切次要的東西,“寧神一志”,“有人之處若無人”,在虛靜中去體悟。
到這種時候,和式太極拳的練習已進入了身心修煉的層次,這就是許多高手基本上不 練拳、練拳也像兒戲一樣的原因。這里的關鍵是“虛”,虛是什么意思?
虛是不以勝敗為意、不以名利為意、不以自己為意。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奇妙,當一個人無我時,就與道相通了。正如《道德經》所說的:“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這是什么機理?因為沒有了自我(意識),對方就找不到也打不到你,而你則可“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語)。
再具體點,當一個人淡化了自我意識后,他的意識就進入了群體意識的海洋(“與道相通”),而對手則自我意識太強(不強就不會與人爭斗),雖然對手也在“道”中,但他不自覺,當然也不會用。
這樣,前者就像大海本身,而后者則像掉入大海的一只雞;前者對后者了如指掌,后者卻像迷入五里霧中,就如拳論上所說的“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勝負當然分明了。
事實上,進入神明階段后,就不會遇到對手了(別誤會,不是沒人打得過,而是沒人會和他打),正如《道德經》所說的:“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陣不被甲兵”。
綜上所述,和式太極拳就是意拳,意識訓練必須貫穿于和式太極拳練習的始終。另外,從太極一詞的來源,我們也可以知道意識在和式太極拳中的作用。
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古人這里說的是宇宙演化的階段或狀態。一就是太極,太極處于陰陽(物質、精神)之間。也就是說,到了太極狀態,物質和精神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了,心物已經一體了。
說具體些,練拳至太極狀態,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成物質的力量,太極狀態是富于變化的狀態。所以,和式太極拳練習者一定要以意識訓練為中心,如此才能盡快達到技擊、養生、增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