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的特點與練法
和式太極拳具有三直、四順、六合等一般太極拳要點外,有自己顯著的特點,它遵循“中正松柔,輕靈園活,順遂自然”之要領。
演練時身體中正安舒 ,不偏不倚,不貪不欠,脊背骨節垂直貫穿,經絡通暢,氣血循環環。由形體到意識均要放松,由松入柔,積柔成剛,以柔走化,以剛擊敵,陰陽相濟,剛柔并用。
拳架集練、架、扒手、散手為一體,三者互可檢驗印證,推手可檢驗拳架是否正確與實用,推手又是太極拳走向散手,自由搏擊的過度階梯,練拳是提高散手、推手技法的本源。
故和式太極拳理論有“要拳時眼前無人當有人,交手時眼前有人做無人”之說。
動靜陰陽是構成太極拳的基本元素,陰陽轉換變易是太極拳的靈魂。
和式太極拳以步活圈圓著稱,有圈太極之說,走園或弧線是它的主要運動形式,著勢中所表現的上下、出入開合、領落進退的轉換換變易,由身法、步法、兩肋、兩肩、兩肘、兩胯、腰,各部位不同方向的園、弧及曲伸運動,協調配合。
完成各部位的公轉,自轉,即一動無不是圈,從而達到渾厚園轉,支撐八面,處處順遂,活似車輪,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即滑魚、粘如膠、 揉如棉花、硬如鋼這種太極拳特有的擊技效果。
和氏家傳老譜對順的論述有
(1)招法內勁圓為宗,順遂輕靈剛柔用。
(2)習拳之道多留心,神斂體松法自然。
(3)以心行氣,務令順遂。
(4)順項貫頂兩膀松。
(5)我順人背謂之粘。
(6)用勁自然。
(7)順來橫擋順著進,橫來順擋順著進。
以上拳論論述了太極拳順遂自然的重要性。和式太極拳拳架動作要求順身、順腿、順手、順腳。手去身順之去,腿去腳順著去,順腳時以后腳 跟為軸,擺腳尖隨勢而動。
形順氣自順,氣順周身順遂。氣以直養,經脈暢通,自可達到健身與養生的效果。順者,通達自然。
和式太極拳的行功走架又叫“耍拳”。一個“耍”字,將孩童玩耍時的自然之態躍然眼前。走架時著勢自然圓活,神意活潑自然,呼吸自然順暢。姿勢動作合乎自然。
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為不斷喪失,違背自然的后天行為不斷增加,常導致疾病產生。在拳法中表現為形、神、氣、力配合無序,甚至不知配合,尚后天拙力,動作僵滯。
例如:人體脊柱的先天狀態并無彎曲,后天違背自然不良行為的增加,致使常有頸椎,腰椎疾病發生。和式太極拳要求腰脊中正,以后天之法使其回歸先天自然狀態。手法以自然側立掌為主,(俗稱半陽半陰),走架時手掌不故意翻轉。
在松柔狀態下,掌隨手臂走圓自然形成內旋或外旋。手與小臂成直,不能坐腕、折腕。手腕不順則氣血不暢,氣力不達掌指。
身法中正自然,有助氣沉丹田,能練丹田先天之氣,也是太極拳健身養生之道。身體正直,勁力上下通達,氣血順暢,且不可翻臀塌腰,坐胯擰腰及前俯后仰,違太極拳自然之理。
和式太極拳又稱“尺寸架”。“尺寸”是規矩,規矩就是自然。太極拳練習時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貪不欠,氣以直養等規矩和法則,就是依自然之理為根本。
和式太極拳教學時的“捏架”就是對人體各骨節位置狀態的有序擺放及認筋識穴,使身體處于順遂自然的佳狀態。在技法上以順制逆,我順人背,避實擊虛,以求四兩拔千斤的省力的技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