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 心,同時防止由于車子顛簸而產生的沖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位。
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車輛的選擇、車座的選擇、車座的調整和車把的調整。
四、不容忽視的傷害:骨折和腦外傷
原因:道路坎坷不平,車速過快,不遵守交通規則。
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加勁騎車,上下顛簸、碰撞,可能引起尾骨骨折。
與人與車搶道、橫沖直撞、闖紅燈、騎車大撒把或騎車遇到緊急情況時,騎車者可因緊張而失去平衡,加上車速快和車的慣性,往往會剎不住 車,身體前傾沖向地面,導致頭部受傷。
五、可能較小的危害:尿路結石
原因:主要是騎行時大量出汗后,造成小便量少,尿液中的代謝產物濃度過高所致。
對策:出門騎行時,一定要帶足夠的水。
六、自行車的騎車姿勢會讓你養成不良習慣,駝背的青少年就是好的受害范例
雖然騎自行車的確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主要注意騎行的動作姿勢,長途騎行需要做好準備工作等,也無需過于擔心騎自行車的害處方面的問題。
正確的騎自行車姿勢
1、坐墊角度
一般坐墊需要水平安裝,或者前端稍稍低一點,但盡量不要前端上翹。
有人騎完車后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可能是坐墊前端對PP或大腿內側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時需要檢查一下你的坐墊是否水平,甚至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磨損。
還有減少磨損的有效方法:穿上帶護墊的騎行褲。`
2、坐墊高度
坐墊高度不合適,長途騎行后會出現膝蓋疼痛,且多數時候,人體膝蓋的損傷不可恢復,醫生也僅能幫你保持狀況不再惡化,需要重視坐墊高度的設置,保持正確的姿勢則不會損傷關節。
我的經驗,車座合適的高度:當腳蹬到低點時,腿可不費勁地伸直,膝蓋可以不用彎曲,但腿稍稍使勁伸直的時候,膝蓋可以有微量彎曲,就好了;這樣在騎行中可以讓血液在騎行過程中通過膝蓋。
當然,如果你還不適應新單車,不習慣把坐墊調得過高,可先降低一些,慢慢再升高,一且以安全為先。
3、背部、脖子的姿勢
騎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豎直,是前傾而筆直的,要從臀部前傾,而不是腰部或后胸,否則變成羅鍋或蝦米-----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需要讓脊柱盡量筆直,否則長期騎行后, 會背痛難忍。
脖子自然挺直,別太低或太挺,否則脖子會酸-----如果你感覺脖子要低一些、耷拉著腦袋才舒服,那你是需要休息了,盡快去休息吧。
結語:看似諸多好處的自行車,也隱藏著不少的壞處。我們看到以上壞處,應該調整為正確的騎自行車。可以適當的騎自行車,不要長時間的騎。要選擇好適合自己的車座和高度,這樣才能達到我們好的運動效果。看了以上,希望在今后生活中騎自行時多注意一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