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蒙古族文學中的馬形象
蒙古族文學,分為民間文學與書面文學兩大部分,其民間文學的涵蓋面之廣,內容之豐富,是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馬作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在其文學中是一座永恒矗立著的豐碑。在蒙古族英雄史詩中,英雄與馬從來就是以整合形象來體現的。蒙古高原游牧部落時期的史詩《江格爾》,集中體現了當時游牧民的這種思想理念。史詩中英雄的坐騎,是集獸性、神性和人性于一體的藝術形象。它們不但同英雄一樣勇敢、堅強,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救世主和啟蒙者,成為后戰勝惡魔的決定因素。馬象征著英雄。
中國馬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養馬歷史悠久的國家之一,也是馬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國的馬文化有以下特點。
1.馬文化的歷史悠久
自從已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誕生的那一天開始,馬文化就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并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獵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馬馴服、飼養再到騎乘、勞作、運輸、戰爭、通訊、科技等運用,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馬文化的文化。
2.馬文化涉及的范圍廣泛
凡是人類涉及到的領域如生產、生活、交通、運輸、通訊、軍事、醫療、教育、科研等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曾與馬和馬文化有聯系。
3.馬文化的地位顯耀
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皇冠,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撐框架。可以說,沒有馬文化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今天。
4.馬文化的影響深遠
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做人、科技進步、社會進程、戰爭勝負、娛樂休閑、藝術欣賞、健康醫療、經濟政策、政治關系等都依附著馬之文化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不僅在過去和現在起作用,隨著中國馬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馬文化對人類方方面面的影響將會更深更遠。
5.民間是推動馬文化發展的主體
歷朝歷代的帝王們愛馬、騎馬、好馬的舉動以及各朝代實行的“馬政”起到了積極引導和促進的作用;民間的養馬、馬在各行各業中運用、馬的民俗形成、馬的娛樂享受和馬的藝術展現等成了馬文化發展動力的主體;歷代文人騷客的頌揚和贊嘆對馬文化的提煉和升華起到了推波助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