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學習技巧
騎手的各種扶助
可以利用的手段有腿、手、騎坐姿勢、聲音、馬刺和馬鞭。每一種手段都不是單獨使用的--總是同其它手段聯合使用。因此正確地運用這些扶助指揮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馬很容易被搞困惑或感到沮喪。主要的令馬向前的扶助指令是用兩條腿壓迫馬的身體兩側。騎坐姿勢,大腿和小腿,膝和腳共同作用,有時用馬刺來強化。小腿可以靠在馬的腹帶上面或后面,在個別情形下也可靠在腹帶前面。當馬對扶助作出反應后,要馬上減輕壓力,否則持續的施加壓力會使馬的反應消失。馬刺只在真正必要的時候使用。馬鞭和舌音也可以對馬發出扶助指令。
制止扶助主要靠勒韁繩發出,但也要同腿向馬身體兩側的壓力以及深坐的坐姿聯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制止扶助必須建立在前進輔扶助的基礎之上,事實上是必須先發出前進扶助,再發出制止扶助。應該既有放松韁繩的時候,又有勒緊的時候,而不能是一個勁兒的緊勒不放。當馬聽從了命令后,勒韁繩的手應立即放松,以作為對馬的贊賞。
騎手可以通過將手轉動使小拇指朝向馬嘴來放松韁繩,或者幅度更大的時候將手向前移動。如果馬未對輔助指令作出反應,猛力拉韁繩是沒有用的,這只能引起馬的抗拒并令馬嘴感到不適。好的是通過輕輕地用手收放韁繩來試著得到馬的反應。
韁繩應與馬的頸部兩側保持接觸,而后給它指引方向。馬的頭部應該是垂直的,兩耳平行,頸部上端彎曲程度恰好讓騎手可以看到馬的鼻孔和眉毛。
只有在騎未受過訓練的馬時韁繩才從頸部移開。例如可以用把左韁繩從馬頸部離開來命令馬的腰部向左側轉動。騎受過訓練的馬時,韁繩始終貼在馬的頸部上。若韁繩從馬頸部移開,應把它移向騎手的髖部而不是腰部,若韁繩始終貼在馬頸上,騎手應將體重稍移向左側,將右腿放到馬腹帶后面。
騎坐扶助
騎手用體重來將整個重心移向某一根坐骨。在馬鞍中坐穩,內側髖部向前送,膝部下壓。騎手不應垂下內側肩膀并向側面彎曲,因為那樣會使重心移到外側。重量強化了腿和韁繩發出的扶助指令,特別是在讓馬做前部或后部為軸的旋轉,讓馬屈腿以及命令馬向慢跑過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