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C,有利于鈣的吸收。奶中的乳白蛋白、蛋類的白蛋白、骨頭里的骨蛋白都含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可促進骨的合成。因此,奶制品和豆制品都是鈣的良好來源。尤其是維生素C對教膠原合成有利。
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有利于鈣的骨化,除了適量補充維生素D外,還應多曬太陽。維生素A參與骨有機質膠原的合成,老年人每日應攝取的維生素A為800微克,維生素A的來源包括蛋黃、動物肝臟、黃紅色蔬菜以及水果。
此外,還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過量飲酒、少動多坐及嗜好低鈣飲食等。
5、密切觀察
當遭受損傷后,如懷疑有骨折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在轉送途中,應采取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應用木板將手臂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面。也可將骨折的手臂與胸部縛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長木板將傷肢縛扎在一起,木板長度上至腋下,下應超過腳跟,或可將患肢與另一健肢縛扎在一起固定。
脊柱骨折應由雙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縛扎固定,頸椎骨折應將頭部兩側用沙袋墊好,限制頭部活動,然后才能送醫院。如有出血,應用清潔布臨時包扎傷口,然后用止血帶結扎。一般止血帶結扎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每隔1小時可放松止血帶1~2分鐘,以看到鮮血流出為止,可防止因結扎時間過長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時內須密切觀察傷肢末端皮膚色澤的變化和腫脹情況。
如發現腫脹加劇,皮膚有瘀紫應立即就診,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緊而引起肢體缺血、回流不暢而壞死。骨折固定期應遵醫囑定期復查。
6、功能鍛煉
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鍛煉未受傷的關節,每天每小時一百次,能避免關節僵硬、攣縮和肌肉萎縮。采用輕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骨折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