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只要我們看到有人身上打著石膏,我們往往認為這個人是有骨折的情況。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什么是骨折呢?骨折的癥狀有哪些呢?骨折了又該怎么治療呢?帶著這些疑問,咱們一起來從下文中尋找答案吧!
目錄
1、骨折的癥狀表現 2、發生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9、骨折后的注意事項
骨折指的是人體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者是部分出現斷裂。骨折多發生在兒童以及老年人身上,中青年也可以發生。病患一般是一個部位骨折,也有少數病患是多發性骨折。骨折如果能夠得打急死恰當的處理,大多數是可以恢復為原來的功能的,只有少數病患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骨折的癥狀表現
1.全身表現
(1)休克
對于多發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或并發內臟損傷等而引起休克。
(2)發熱
發生骨折的地方可能有大量的出血情況,血腫吸收時可能會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但是一般都是不會超過三十八度的,如果是開放性骨折,出現體溫升高的時候則需要考慮是否出現感染了!
2.局部表現
骨折的局部表現包括骨折的特有體征和其他表現。
3.骨折的特有體征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縮短、成角、延長。
(2)異常活動
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后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撞擊,可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種體征,只要出現了其中的一種就可以確診為骨折了,但是如果不出現這三種體征也不能排除患有骨折的可能性。如嵌插骨折、裂縫骨折。另外,醫生建議大家,千萬不要為了診斷而檢查上述體征,因為這會加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