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保健手段,對于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刮痧的時候也是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有人對刮痧有著一定的誤解。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刮痧誤區都有哪些、哪些人不適合刮痧以及刮痧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刮痧誤區
誤區一、隨便找個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潤滑劑。刮痧板的材質應沒有副作用,可選擇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體刮痧潤滑劑選擇油劑,面部刮痧選擇乳劑,可以有效保護皮膚,提高療效。
誤區二、刮痧僅僅是治療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發熱或某個部位疼痛時才想起刮痧,這就有點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僅可以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還可以清潔體內環境,有防病保健、美容養顏等多種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環正常,刮拭后不出痧;處于亞健康狀態、有潛伏病變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會出痧。微循環障礙的部位、程度、性質不同,痧的部位、顏色、形態亦不同。刮痧將經脈缺氧、氣滯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現在體表,可以讓醫師直觀地了解病變,這就是出痧的診斷作用。
刮痧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不管對于疾病的治療還是預防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日常沒事進行一次刮痧,還有美容養顏等作用。
誤區三、沒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環障礙是亞健康和疾病發生早期的病理變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細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環,正是刮痧療法的特點。刮痧疏通經絡、暢達氣血、激發和調節經絡臟腑功能,能及時消除隱患,早期發現、治療潛伏的疾病,避免亞健康向疾病轉化,是保持健康體魄、延年益壽的好方法。
誤區四、刮痧會把血管刮破了,是對身體的損傷
不少人拒絕刮痧,覺得它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形成淤血。痧確實是從血液中滲漏出來的,但血管并沒有損傷。刮痧停止時,出痧也停止。說到淤血,也是多慮。假如人體內出現淤血,會產生疼痛,引起運動障礙。而刮痧出現痧斑后,不但能減輕疼痛,而且身體運動自如。研究證實,痧是從管壁薄的微血管中滲漏出來的。微血管是微循環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層內皮細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當人氣血不足、臟腑功能減弱、代謝產物潴留、免疫機能異常、炎癥與結締組織病變時,會造成微循環障礙、代謝產物積聚。刮痧時刮板向下的壓力會使含有體內毒素的血液從通透性紊亂的毛細血管壁滲漏出來,在皮膚下形成我們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僅不會造成組織損傷,還會改善局部微循環。
誤區五、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確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①被刮拭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②刮痧板與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應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輕;③避免生硬按壓,做到柔中有剛;④刮痧時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時肘關節、肩關節均可成為用力點;⑤應多種刮拭手法、方法相結合;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⑦每次刮痧不超過30分鐘。
只要刮痧的手法正確,其實并沒有多大的疼痛感。刮痧是非常好的一種行為,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適用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刮痧都不適合哪些人。
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1、重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炎、急性傳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應該立即送醫觀察并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