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國古代流傳到現在的中醫養生療法之一,刮痧主要是利用刮痧的力道來刺激穴位,從而達到疏通經絡、緩解人們的疲勞、促進血液循環等功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刮痧治療疾病的功能,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刮痧療法治療內外耳病
刮痧療法是用邊緣光滑的水牛角刮板等工具,蘸潤滑油在體表部位,進行由上而下、由內向外反復刮拭,用以治療有關疾病的方法。
本療法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簡易治療方法,無需藥物,操作簡便,見效快,故在民間廣泛應用。現介紹刮痧治常見耳病的方法。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是指急性咽鼓管黏膜腫脹、管腔阻塞或因感染而引起的以耳悶、耳聾為特點的疾病。臨床表現為患耳作悶,有堵塞感,伴有輕度低音調耳鳴,但在打呵欠、噴嚏或擤鼻時,有片刻好轉。聽力減退并感自聲增強,改變頭位時,積液離開蝸窗,聽力可有明顯改善。轉入滲出期時,可有輕度耳痛或體溫稍升,偶可見陣發性跳痛或較重的持續性耳痛。患兒可有高熱。
刮痧部位
1.頭頸部
刮痧聽宮穴、聽會穴、翳風穴、風池穴。
2.腹部
關元、氣海。
3.上肢部
列缺、少商。
4.下肢部
足三里、三陰交。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為化膿性病菌侵入鼓室而致,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主要表現。本病為耳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初期可見耳痛多為急劇發作,尤在打嚏、咳嗽、吞咽時疼痛加劇。耳鳴如刮風及轟轟聲。耳聾,全身可有不適,發熱等。化膿期可見耳痛似刺似鉆樣痛,疼痛可放射到乳突、頭或牙部。聽力減退,伴耳鳴。全身癥狀可見發熱持續不退,小兒多可出現高熱,或引起小兒抽搐。炎癥消散期,膿性分泌物轉為黏液性,耳痛、高熱等癥緩解。
刮痧部位
1.頭頸部:聽宮、聽會、翳風、風池。
2.腹部:關元、氣海。
3.上肢部:列缺、少商。
4.下肢部:足三里、三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