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們對刮痧都還是相當的熟悉的,憑借刮痧來實現對身體的養生保健。其實刮痧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刮痧是從古代流傳到現在的中醫養生療法之一。今天小編就給的大家介紹關于刮痧是如何治療小兒麻痹的癥狀的。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刮痧療法
小兒麻痹后遺證,又稱“脊髓灰質炎后遺癥”。多流行于夏秋季節,好發于1~5歲兒童,急性期過后,遺下肌肉癱瘓、萎縮,關節畸形等癥,并具有軟、細、涼、畸形等特征。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主要表現為: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變形、上下肢活動困難、關節不穩定、雙側肢體不等長等。例如以下肢來說,兩側肢體不一樣長,患肢細小、走路瘸,髖關節攣縮屈曲或者松弛不穩,甚至形成髖關節脫位。膝關節屈曲畸形、小腿向內彎或者向外彎。
腳也可以發生各種畸形,例如走路時腳跟不能落地或腳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內翻用腳背外側走路等。另外,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發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彎曲畸形、骨盆的傾斜畸形等。
一、刮痧治療
(一)癥狀
臨床表現比較復雜,有上肢、下肢同時癱瘓;但以下肢為多見。上肢主要表現為舉臂困難,伸屈肘無力,腕下垂等。下肢主要表現為抬腿困難,膝反屈,足下垂,足內翻,足外翻等。
(二)功能
(1)選穴
①上肢癱瘓:頸夾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臺谷。
②下肢癱瘓:腰夾脊、環跳、殷門、足三里、三陰交。
(2)定位
頸夾脊:在頸部,當第一頸椎至第七頸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O.5寸,一側7個穴位。
臑俞:在肩部,當腋后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當肩關節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陷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