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影響我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體內部一旦濕氣過重,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出現狀況。中醫學上對我們人體干濕狀況也有很多的研究。現在,中醫刮痧對治療濕氣有很顯著的療效。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學上是怎樣開袋我們人體濕氣過重的情況的吧。小編收集了一些刮痧祛濕的穴位和食物。
中醫學上有句話這樣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可見如果我們體內濕氣太重的話,是很難去除的。濕氣有很多種,比如寒濕、濕熱、風濕和暑濕等等。體內的濕氣邪氣不去除,我們吃再多的藥物都是沒有用的。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喝體內濕氣過重有關,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和哮喘等等。那么,我們體內的濕氣怎么去除呢?
體內濕氣重的危害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癥并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濕氣重的征兆
1、頭部
濕氣首先侵蝕的是我們的頭部。頭部是先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侵入到我們的身體時,就會昏天黑地,四肢沉重,渾身都不自在,似乎壓著重物一樣。而且還會有發熱、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現象。,除濕氣,祛濕保健,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關心的問題。
2、關節
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癥,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
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
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女性和中老年人特別關注這個問題!。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征都相對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