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非常大的聯系,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那么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是怎樣的呢?那就讓我們隨著聚健康視頻欄目彭旭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情緒影響健康
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①情緒會影響人們的個性發展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的生活在抑郁、憂郁或恐懼下,那么這人的性格一定非常的古怪,和別人的交流比較差。
②情緒會影響人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
人在處于消極情緒時,會降低對自我的評價,會做出“我總是失敗的”,“我沒有能力”這樣的歸因。
③情緒會影響人們的認知思維水平
阻礙正常的思考學習,緊張、恐懼、煩躁的情緒會阻礙問題解決的速度,樂觀平靜的情緒有助于冷靜思考。
經常伴有焦慮緊張的人,如果不及時進行適當的調節,那么會形成“習得性無助”,無法解決常見問題。
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①情緒影響機體的免疫力
現代醫學認為,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機能處于佳狀態,使免疫抗病系統發揮大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
許多醫學家認為,軀體本身就是良醫,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把情緒稱為“生命的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
②情緒可以治療或導致疾病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人在激動時皮膚會潮紅發熱,在緊張或憤怒時皮膚會蒼白冰冷。人的情緒如果發生劇變,還可導致皮膚過敏,甚至會因此而影響到毛發。
如果我們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那么我們傷口的愈合也會隨之加快,促進我們疾病的痊愈,有利我們的身心健康。
③情緒可以改變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功能
影響精神健康,經常緊張忙碌、不順心會使人體出現失眠、脫發、甚至神經衰弱等系統失調的癥狀。如果受到強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打擊會引起精神障礙。
本期嘉賓介紹
彭旭
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先后畢業于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系和北京大學心理系,獲醫學學士和理學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醫學心理學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學無常師。主要師從我國當代醫學心理學奠基人李心天教授,繼承并發展了悟踐心理療法。師從我國醫學心理學家蔡雄鑫教授學習了催眠治療。師從英國心理學家伊塞克•麥克斯教授學習了認知行為治療。多年從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治療、科研和教學工作。主要研究精神/心理疾病的藥物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放松催眠治療、團體治療等各種綜合治療與訓練方法。近年來研究成果發表于多種國內核心期刊。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甘肅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