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運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逐漸發展,高爾夫球作為一項集運動、休閑、娛樂和社交等為一體的戶外球類運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它對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功能的范疇。高爾夫被稱為是21世紀具有活力和高附加值的產業之一。
1、高爾夫球項目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標志與形象之一
我國早期的高爾夫球場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對外招商引資、興辦三資企業時開始興建的。早期建設的球場都有外資的參與,當時也主要是為三資企業的外商、外國客人和一些外國使館人員服務。
在中國,高爾夫球的發展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高爾夫球場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的形象,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建設一定規模的高爾夫球場,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如英國圣安德魯斯、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圣地亞哥、馬來西亞吉隆坡,都是以高爾夫球場聞名的。
深圳觀瀾鎮是高爾夫球俱樂部改善當地投資環境的佳案例。從1993年到2002年,觀瀾鎮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鎮到擁有16家日資企業和85家臺資企業。若沒有高爾夫球場,是不可能聞名世界并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的。再如我國的博鰲,如果沒建高爾夫球場的話,要舉辦"亞洲論壇"是不可想象的。雜志一項統計表明:中國大陸各省市的高爾夫球洞數與引進外資數量高度相關,相關度達80%。
2、高爾夫俱樂部具有改善投資環境的作用
引進外資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各省、市、自治區的領導們都把引進外資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來中國大陸投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和一些歐洲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它是世界上高爾夫普及的國家,高爾夫已經達到平民化的程度。據統計,到2002年9月份為止,中國的高爾夫球手已達10萬人之多(其中未包括香港的12萬球手),消費者市場需求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如果中國高爾夫球場的數目更多、種類更豐富,那么必將吸引更多的外籍高爾夫球愛好者。他們在打球的過程中,增加對某一地區投資環境的了解,來華投資的可能性也必然會大大地增加。
引進高爾夫運動對環境的改造有很大的作用,因為高爾夫球場的環境都是十分優美的,高爾夫改善投資環境的作用早已顯現出來。深圳觀瀾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觀瀾鎮橫跨深圳和東莞兩地,曾因位置偏遠,經濟落后,在深圳各鎮中,招商引資排名末位。
3、高爾夫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高爾夫球被認為是21世紀具有活力和高附加值的產業之一。
一般訪客打一場球的費用為400~800元人民幣,節假日價格有上漲。嘉賓(會員所帶的客人)打球的費用有優惠。在練習場打球的費用比較低廉,擊打100個球的費用為約70-80元。此外,還有球童費、租車費、燈光費、餐費等項支出。在這些費用中,球場等費用大,占70%左右,球童服務費占20%左右,餐費占7~8%。
高爾夫運動的發展也會帶動很多其他經濟的發展,很多周邊產業的發展都是因為高爾夫運動而興起的,因此,高爾夫的發展必然會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如球桿、球具、球車、草坪機械、噴灌排水設備、服裝鞋帽、咨詢公司、管理公司、設計公司、高爾夫球賽事等。
隨著高爾夫球運動的普及,大家逐漸開始了解高爾夫運動,打高爾夫的人員也在逐年增長,高爾夫球賽事收視率會上升,高爾夫球名人和明星效應會增強,給新聞業、廣告業也會帶來商機我國目前生產高爾夫球桿的企業約上百家,生產高爾夫球具的企業有20-30家,生產高爾夫服裝的企業就更多。
目前,美國每年75%的高爾夫球桿的桿頭產自于中國,而25%以上的高爾夫球用品來自于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我國已是美國高爾夫產品的海外大產業基地。
中國還是世界上大的鈦金屬木桿頭的出口國。我國高爾夫球場相關行業的銷售額大約可達幾十億人民幣。1998年,美國高爾夫產品收入多達53億美元,美國高爾夫產業2001年的產值達到了1500億美元,美國用在高爾夫球運動方面的開支由1986年的57億美元已飆升到目前的200億美元,為各項體育運動中開支比率增長快的球類運動。2002年意大利高爾夫球運動消費達到近6000萬歐元,其中運動器械銷售達到3600萬歐元,其余為運動服裝及相關產品的銷售。
高爾夫球為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商機。高爾夫成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是旅游產業從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調整的重要支撐點。目前韓國、日本大量的高爾夫旅游者組團來中國旅游。海南省一年接待高爾夫旅游團達15萬人次。世界旅游組織也把高爾夫運動作為一項專項旅游活動。泰國作為旅游大國,高爾夫運動在其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1998年美國高爾夫的旅游收入達到24億,每8個旅游者中就有一個是高爾夫運動的旅游者。
4、高爾夫運動增加稅收和就業機會
目前,我國高爾夫球行業交納20%營業稅和3%的文化建設費。廈門東方高爾夫球場是國際標準27洞競賽型球場,占地3700畝,1995年正式營業,近幾年每年上交的稅收是600萬元。北京萬柳高爾夫俱樂部于2002年開業半年就向區政府繳了200萬元的稅,2003年全年繳稅達400萬元,成了區里的納稅大戶。
按一個18洞標準球場就業人數在300至400人(包括球會運作、球場保養人員、球童等)計算,全國200多個球場給國家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我國直接從事高爾夫行業的人數約5萬人左右,間接從業人員應超過10萬人。
高爾夫球場明顯帶動了地區經濟。如北京京城高爾夫球場的前身是一片廢棄的磚窯和一個舊村莊,當地農民靠種玉米為生,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是當地重點貧困地區。建設高爾夫球場后,球場不僅花費近千萬元作為村莊的另建及補償費用,還解決了140個當地農民到球場就業,月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不僅讓當地摘掉了貧窮的帽子,而且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裕村。隨之,周邊農村開始宅基地改造,并有一批房地產項目應運而生,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環境。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有時還引來房地產項目,在球場附近建設住宅小區或別墅區。
高爾夫產業的發展對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帶動高爾夫邊緣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積極的作用。
結語: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就知道高爾夫揮桿并不是很難了,但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要想掌握好揮桿技術,就要讓身體、手臂、球桿完美配合。相信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這些關于高爾夫揮桿的知識,及高爾夫運動的作用能有更多的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