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擊球,仔細分析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在桿頭抬升的情況下觸球,球是貼緊地面前移8-10英寸。
也就是說在空中整個前移,而不是在地面滾動,因此在完全滾動之前小球會跳躍兩次,盡管十分輕微,我們不易發覺。
這個跳躍會導致小球偏離滾動的正確路線。正確的動作并不要求后擺要低,但也不能以自然的弧度后擺,卻以減速下揮。
如果這樣,球在離開桿面之后會在一個很短的距離內(2-3英寸)有一個很小的滯留,之后才開始滾動。
推桿的一個重點是讓球盡早的滾動。如果你能夠在揮桿的低點擊球,那么你的擊球將是穩定的。
3、后擺速度要慢。這樣做的后果是失去了揮桿的節奏,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講到,卻很少人能夠解釋清楚。
如果后擺速度放慢,那么也會以同樣的速度下擺,然后向前擺動,因此失去了精確的節奏。
慢慢后擺一定幅度,觸球時必然時突兀的,也導致突然、過快的向前送桿,以至失去節奏。
所以說,后擺動作必須有一定的速度,并有一定的節奏,擊球就不會太突兀。很多推桿上出現的錯誤就是觸球過于突兀造成的。
我們再復習一遍:拋棄平直的、低而慢的后擺動作,以輕微彎曲的弧度,并以一定的速度和節奏后揮,在揮桿弧度的低點觸球。
脊椎是軀干旋轉的核心注意揮桿脊椎原則我們知道,要將球打得遠,需要使用軀干的大塊肌肉,這是身體主要的力量來源。
如果我們將身體作為一個機器,那么脊椎就是這個機器的核心,它將身體其它部分整合了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正確的利用身體大塊肌肉,為重要的是認識并做到脊椎的正確位置和角度。在整個揮桿過程中,雖然軀干是旋轉的,但脊椎角度仍需保持不變,直到送桿。
因為保持一個正確的脊椎角度比在揮桿過程中去形成這個角度會更加簡單,所以在瞄球的時候就應該讓脊椎形成良好的角度。我們需要考慮彎曲度和傾斜度。
3、后擺速度要慢。這樣做的后果是失去了揮桿的節奏,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講到,卻很少人能夠解釋清楚。
如果后擺速度放慢,那么也會以同樣的速度下擺,然后向前擺動,因此失去了精確的節奏。
慢慢后擺一定幅度,觸球時必然時突兀的,也導致突然、過快的向前送桿,以至失去節奏。所以說,后擺動作必須有一定的速度,并有一定的節奏,擊球就不會太突兀。
很多推桿上出現的錯誤就是觸球過于突兀造成的。我們再復習一遍:拋棄平直的、低而慢的后擺動作,以輕微彎曲的弧度,并以一定的速度和節奏后揮,在揮桿弧度的低點觸球。脊椎是軀干旋轉的核心注意揮桿脊椎原則我們知道,要將球打得遠,需要使用軀干的大塊肌肉,這是身體主要的力量來源。
如果我們將身體作為一個機器,那么脊椎就是這個機器的核心,它將身體其它部分整合了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正確的利用身體大塊肌肉,為重要的是認識并做到脊椎的正確位置和角度。
在整個揮桿過程中,雖然軀干是旋轉的,但脊椎角度仍需保持不變,直到送桿。
因為保持一個正確的脊椎角度比在揮桿過程中去形成這個角度會更加簡單,所以在瞄球的時候就應該讓脊椎形成良好的角度。我們需要考慮彎曲度和傾斜度。
1、彎曲度
瞄球時要能夠形成正確的脊椎角度,必須從臀部開始往前傾,并盡可能的保持脊椎的平直(我們可以借助一支球桿橫在脊椎之上來檢查)。
平直的脊椎保證軀干整體前傾,而不是駝背。然后雙臂從肩部自然下垂,身體前傾直到雙手離開大腿6英寸距離,也就是一個拳頭能夠輕松地從中穿過,這就是正確的脊椎彎曲度。
當我們從臀部開始彎腰的時候,別繃緊繃直雙腿,而是要保持膝部輕微的彎曲。為了轉肩能夠做得更加充分,脊椎必須盡可能平直。另外,注意下巴要抬起來,不要刻意地低頭,如果低頭了,脊椎頂部會彎曲。
2、傾斜度
許多人認為揮桿時脊椎所在平面是垂直地面的,其實從瞄球到擊球這個過程我們的脊椎需要一些傾斜,這才能儲存并發揮足夠的力度。
瞄球時,我們向球前傾,同時還需要往目標相反方向有一些傾斜。讓頭、肩頭,和胸骨在球的后面,這樣在擊球的時候桿頭才能沿著一個水平的路徑掃出去。
那么傾斜度應該多少呢?我們采取常規的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膝部稍微彎曲,身體上部從臀部開始前傾),握住開球木貼住胸骨,讓桿頭向上頂住下巴。
桿柄此時自然下垂在兩腳之間,不要調節雙腿的動作,往右傾斜身體,直到桿柄接觸左腿的內側。這就是頭、雙肩,和胸骨的正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