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肝囊腫
很多或許在醫院檢查的時候發現自己患有肝囊腫,由于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肝囊腫這種病癥,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
肝臟囊腫大體上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兩大類。臨床上常見到的大多是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王先生的右肝上的小囊腫,應當屬于這一類型。寄生蟲性囊腫常發生在西北牧區,病人往往有與牛、羊、狗等牲畜密切接觸的歷史,內地甚為少見。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簡稱肝囊腫)分類方法很多,但有一共同點,就是先將囊腫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然后根據病因再進一步分類。我們在醫院發現的肝囊腫大多數為先天性,系肝內小膽管發育障礙所引起。孤立性(單發性)肝囊腫的發生被歸因于異位膽管。后天性的分類和病因關聯,有創傷性、炎癥性、腫瘤性等,不在此贅述。
先天性孤立性肝囊腫發生在右葉者較左葉多1倍,又多見于女性。因生長緩慢可長期或終生無癥狀。不少肝囊腫患者只是在手術、體檢時偶然發現。有癥狀的患者其初發癥狀可始于任何年齡,一般在20~50歲間發生。其主要臨床表現隨囊腫位置、大小、數目,以及有無壓迫鄰近器官和有無并發癥而異。常見的癥狀有胃腸道不適、餐后飽脹、惡心、嘔吐、腹痛、黃疸等。如囊腫體積小,位置深在肝內,單發,則不會有任何表現。
肝囊腫治療視其大小、性質及有無并發癥而定。直徑小于5厘米而無癥狀的肝囊腫不需特殊治療。直徑大于5厘米并出現壓迫癥狀者,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無水酒精囊內注射,療效很好;如囊腫破裂、囊蒂扭轉、囊內出血或囊腫巨大壓迫鄰近器官影響進食者需外科手術治療。
肝膿腫是怎么回事
肝膿腫患者大都有反復發作的膽道梗阻或感染史,個別來源于腹腔外感染或原因不明。而單發性肝膿腫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可來源于門靜脈、腹腔外感染、肝外傷、膽道感染、潰瘍病穿透等,約有半數為隱原性。單發性肝膿腫的發病率略高于多發性的。經手術和抗生素治療后,死亡率約為10%。其中多發性肝膿腫死亡率較高(19%),單發性肝膿腫死亡率較低(約4%)由阿米巴引起的稱為阿米巴性肝膿腫(見阿米巴病)。肝膿腫的發病率無確切的統計數字。及早處理己有的膽道或其他炎癥,有利于預防肝膿腫。
化膿性肝膿腫的主要癥狀為畏塞、發熱、右上腹痛以及某些胃腸道癥狀。多發性肝膿腫多突然發病,伴寒戰、高熱、絞痛和黃疸,且常伴有休克。單發性肝膿腫則大都為隱襲性,進展遲緩,多表現為持續脹痛。化膿性肝膿腫患者中約 1/3可出現肝腫大或腹部包塊。膿腫可能侵入胸腔,形成膿胸及肺炎。
X射線檢查,常見的征象為右膈抬高,運動受限。B型超聲波檢查,可用以確定肝內膿腫的部位、數目和大小。超聲波檢查不能區別肝膿腫的性質,但可提供肝穿刺的適宜位置。肝穿刺抽膿對于判斷肝膿腫的性質十分重要。要注意區別肝包蟲病如果懷疑肝包蟲病(肝大、超聲檢查有含液體的腔,但不發熱,無明顯疼痛),不宜進行肝穿刺,應先進行包蟲病皮膚試驗。阿米巴性肝膿腫的膿液呈巧克力色,若有黃色或白色的膿汁,需進行細菌培養,放射性核素掃描及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亦有助于判斷膿腔的位置和大小。
肝膿腫一般都要考慮手術。單發性肝膿腫施行切開引流。由于多發性肝膿腫多繼發于膽道疾患,因此大都需要施行膽道探查。須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手術治療,如膽道探查取石、膽囊切除、切開引流或內引流術和肝葉切除等。還要根據致病的細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結語:如果發現自己患有肝囊腫的話一定不要緊張,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利用適當的飲食來調節自身的身體狀況。所以大家在平時一定養成良好的習慣,保證自身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