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三:內治與外治
肝癌中晚期病情險惡,只有采取內外兼治才能較快地減輕病人痛苦和延長病人的生命。實際上內病外治是中醫治病的特點之一,肝癌雖為內臟疾病,但表現于外。如肝區疼痛,甚至劇痛,腹水等。為此,應用麝香、蟾蜍、乳香、沒藥、冰片等芳香之品,酒浸一周后,外擦以期門為中心穴位的肝區部位,配合內服中藥,有迅速止痛消瘤之功,應用麝香、生黃芪、二丑、甘遂之品敷貼肚臍,配合內服中藥有逐水不傷正之功。
治療原則四:扶正與祛邪
若早期肝癌,體健如常者一定要堅持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只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方可使部分病人得到臨床治愈,否則只能使病人延長生命而難以治愈。若中晚期肝癌,體弱轉移者,一定要堅持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如若一味攻伐,少用或不用扶正氣中藥,造成病人正氣衰敗,盡管瘤體很縮小,但多數病人仍不能延長生命,必然事倍功半。
治療原則五:辨病與辨證
早期肝癌一旦確診,必須抓住肝癌的實質,盡管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可辨,在辨病的基礎上同樣要用祛邪為主的抗癌中藥,同時配以健脾養胃,舒肝理氣,活血散結之品。肝癌至中晚期,虛實寒熱錯綜復雜的證候群層出不窮,在辨病的基礎上,要依據病情的變化,審證用藥,靈活多樣,使許多危象與險證得以隨時化解,否則,脫離層出不窮的證候而拘泥其病,而失去其證,往往使肝癌病人過早謝世,實為憾事。醫者必須切記辨證施治的重要性。
溫馨提醒:中藥治療有湯劑、成藥、注射劑等不同。湯劑是臨床常用的劑型,其優點是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針對性強,較易貼近病情;缺點是應用不便,長期使用個別患者會出現消化道不適等副作用,現在多數醫院已能代煎,解決了患者煎藥難的問題。
中成藥使用較為方便,缺點是不能像湯藥那樣靈活加減,相對貼切病情的程度不如湯劑。針劑是經過現代工藝制成的產品,多為靜脈用藥,容易發揮藥效,缺點是長期應用,血管耐受性差,但隨著置管技術的進步,中心靜脈置管、經周圍中心靜脈置管(PICC)的出現已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病人可根據病情及自身的情況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