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
疼痛
關節疼痛是風濕病常見的癥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肢體和軀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肌肉疼痛
肌肉也會出現疼痛癥狀,而且還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損害等,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等。
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癥狀。
皮膚黏膜癥狀
皮肌炎、干燥綜合癥、白塞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癥狀等。
雷諾氏征
指端會遇冷或情緒變化時會發白,然后轉變成紫色,后轉變成紅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可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
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長期通過吃魚攝入名為“歐米伽-3”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顯著降低患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也有研究顯示,有規律吃魚的女性,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可減少近29%。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ω-3脂肪酸攝取量有關,如果女性每天持續攝取0.21克以上ω-3脂肪酸,長年累積下來,患此病風險可減少52%。0.21克的ω-3脂肪酸相當于一周攝取一份富含油脂魚類,或相當于四份鱈魚等較精瘦魚種。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想攝取ω-3脂肪酸,還是建議攝取魚類食物,魚油雖然含有很多的ω-3脂肪酸,但魚類食物也含有其他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對整體健康都非常重要。因此,人們可以用魚類替代紅肉,這樣對身體健康會比較好。
吃魚能防類風濕 但別選海魚
吃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因為魚類中所含的歐米伽3脂肪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預防有顯著的療效,能夠有效的保護患者膝蓋軟骨,進而大限度的避免殘疾現象的出現。需要注意的是,好選擇淡水魚,因為海魚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后,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進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不利于治療。
調查研究發現,鯉魚、鯽魚、烏魚、鱔魚等品種的魚都有助于類風濕病的預防,因為這類食物中均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肌酸、煙酸、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成分。中醫學認為這些魚類共同的特點是健脾除濕,其中尤以鱔魚除風濕、強筋骨之效果為佳。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關鍵,因此,風濕免疫專家提示廣大朋友在確診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以免隨著病程的延長,給患者的身心造成莫大的傷害。
風濕性關節炎預防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癥狀,也是令病人痛苦的癥狀之一,出現了關節疼痛之后,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護:
1、關節制動:急性期應將關節置于休息體位,減少運動。
2、局部按摩:關節疼痛有所減輕后,可自行關節周圍的按摩。
3、關節體操練習:針對各個不同的關節練習不同的關節體操,每次30分鐘,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