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衣原體過去曾歸屬立克次體,現分出成為獨立一屬。衣原體寄生于宿主細胞內,但不同于病毒,它具有細胞壁,含有DNA和RNA。
CT是6個月以下小嬰兒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多由受感染的母親通過產道分娩而傳染。
肺炎衣原體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現的一種新的衣原體生物種,是嚴格的人類病原體,不存在動物中間宿主,主要引起人類急性呼吸道感染,尤以肺炎多見,是5歲以上小兒及成人肺炎的病原之一。
鸚鵡熱衣原體主要寄生于鸚鵡及其禽類和低等哺乳動物體內,人通過與禽類接觸或吸入鳥糞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羽毛而得病,罕見有人與人之間傳播。
一、衣原體肺炎的病因
衣原體肺炎的病因為肺炎衣原體感染,是新發現的一種衣原體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1986年Grayeton等在學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發現一種衣原體,以后于成人呼吸道疾病中亦被發現,當時命名為鸚鵡熱衣原體TWAR-TW株,后經研究證明該衣原體為一新種并定名為肺炎衣原體。
二、沙眼衣原體的感染途徑
①胎兒通過母親產道時直接感染;
②眼部感染衣原體后通過鼻淚管侵入呼吸道。
三、鸚鵡熱衣原體肺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病因
衣原體肺炎是由衣原體引起的肺炎,衣原體分為沙眼衣原體CT、肺炎衣原體CP鸚鵡熱衣原體和家蓄衣原體。
鸚鵡熱衣原體侵入呼吸道后經血侵入肝、脾等網狀內皮細胞。在單核、吞噬細胞內繁殖后,由血行播散到肺及其他器官,在肺內引起小葉性或間質性肺炎、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上皮細胞脫屑和壞死。
病變部位可產生實變和少量出血,肺間質有淋巴細胞浸潤,肺門淋巴結可腫大。肝臟可出現局部壞死,脾常腫大,心、腎、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均可受累。
病源為鸚鵡熱衣原體,鸚鵡為主要傳染源。本病可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通過飛沫直接傳播或通過排泄物污染塵埃而間接傳染。
二發病機制
受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鳥類通常累及腸道,病原體經糞便排出體外。鸚鵡熱衣原體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強,在干燥的鳥糞中可存活數月。
鳥-人的感染方式是氣溶膠呼吸道吸入。有報道鸚鵡熱衣原體存在人-人傳播途徑,但罕見。
鸚鵡熱衣原體經呼吸道吸入體內后首先進入肝和脾的網狀內皮細胞增殖,再經血液進入肺和其他器官,所以人類的鸚鵡熱既可以是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以呼吸系統為主的全身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