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是指全身肌肉,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下,除了維持運動速度和保持肢體位置所應有的緊張度外,盡量放松,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節(jié)省體力。
古人所謂“用意不用力”的不用“拙力”,就是指這多余不必要的力而言。能用意放松,就能更好地使經(jīng)絡寬暢,氣血流通,有利于內勁的增長和增進身體健康。
二、連綿不斷
練習大極拳24式時,一勢一式,要像“長江大海”一樣,一浪接一浪,地連綿不斷“滔滔不絕”。
成式時,動作雖略有停頓,而意識仍然不停,下一勢緊接著上一式,在兩者之間,可用小圈圈來貫串銜接。
所謂小圈圈,實際上就是古人所說的“往復須有折疊”的折疊。有折疊來來去去,就沒有斷續(xù)的痕跡。
這樣才能達到連綿不斷,一氣呵成的要求,給鍛煉者以十分舒適的感覺,提高了鍛煉興趣;在技擊上也就能達到“運勁如抽絲”、“斷而復連”、“斷而能接”、“不丟不頂”、“有縫即滲”的要求。
三、周身完整
練習大極拳24式無論在做任何一個動作,或擺任何一個架式,都要做到周身能相隨相合地完整。
所謂相隨,就是古人所說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腰動腳動手動,眼光也隨著而動”的上下相隨。
所謂相合,不僅要機體在形式上做到不同側的肩和胯,肘和膝,手和足相向或相背地有呼應著落的所謂“外三合”。
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識,呼吸和動作的相互配合,作到所謂意與氣合,氣與勁合的“內三合”。
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周身一家”、“無有缺陷”的完整。在技擊上,也就是使對方?jīng)]有空隙可乘。
四、分清虛實
練習大極拳24式以分清虛實為入門第一步工夫。分虛實先要從大處著手。
以下肢部為例:如全身重量寄于左腳,則左腳為實,右腳為虛;寄于右腳,則右腳為實,左腳為虛;進步時必先轉腰合胯,一腳坐實,一腳變虛而進。否則出步重滯,就不可能做到古人所說的“步隨身換”、“邁步如貓行”的要求。
以軀干部為例:斂腹吸息時,拿上下來說,是腹虛而胸實,拿前后來說,是胸虛而背實;拔背呼息時,拿上下來說,是胸虛而腹實,拿前后來說,是背虛而腹實。
以上肢部為例;如以一手前伸為虛,則另一手輔助或平衡為實,所以在技擊上發(fā)勁放人,必須先在實手加意,和用刀劈物必須在刀背加力一樣。
這是大的方面.至于小的方面,則正像《十三勢說略》所說的“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軀干、四肢、一手一腳以至一個指趾,無不有它的虛實存在,要在鍛煉者自己悉心體會,由大而小,由面而點,逐步縮小。
在技擊上則可結合推手,用“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辦法來對付對方,達到古人所說“因敵變化示神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