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到中正安舒,我們才能進一步學習太極拳的其他要求。
那么如何做到中正安舒呢?簡而言之,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懸頂垂閭。懸頂,即保持頭部端正向上;垂閭,即保持尾閭垂直向下。這樣上下對拉,既可保持脊柱中正不偏,并有利于內氣向上運行。
(2)含胸松腹。含胸,即胸部適當內含;松腹,即胸部盡量放松。這樣有利于內氣由胸部向下降至腹部下丹田。
(3)沉肩墜肘。即放松肩關節和肘關節。這有利于內氣在兩臂中流行,從而到達梢節。
(4)松胯活膝。即放松胯關節和膝關節。這有利于內氣在兩腿流行,從而到達兩足,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練拳時出現膝關節疼痛的問題。
(5)心平氣和。即內心平靜安定,情緒自然放松。盤架時做到以上幾點,就基本做到了立身中正,神舒體暢,為內氣在體內運行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當然,初學者一下子難以掌握這些要領,可在盤架時先做到身體端正即可,隨著架子逐漸熟練,再慢慢做到以上各點。
二、以形引氣
以形引氣,就是在盤架時用太極拳動作牽引內氣運行。
其一要做到輕靈圓活,連綿不斷。太極拳所有動作都是依太極之義演化出來的,而太極之義都形象地包括在太極圖內。
太極圖陰陽相濟,不停地旋轉,所以我們在盤架時,一招一式都要做到輕靈圓活,連綿不斷,反復牽動內氣按太極拳動作開合有致,持續不停地運行。
其二耍做到以腰為軸,上下貫穿。人體分為九節,腰居中節,是身體運轉之軸。在盤架時,腰要起到主宰一身,貫穿上下的作用,使身體形成一個不停地螺旋轉動的整體。
而丹田位于腰腹之內,是內氣牛發的源頭,通過腰腹旋轉帶動丹田運動,不停地牽引內氣開合聚散。久而久之,丹田內氣活潑鼓蕩,周流不止,為內氣在全身貫通創造條件。
三、以意導氣
在盤架時做到中正安舒,以形引氣的基礎上,再逐漸學會以意導氣。所謂以意導氣,即用意念引導內氣按太極拳動作的“開合”運行。
盤架時,凡動作趨于靜的卷縮、內收,叫“合”;凡動作趨于動的伸展、外放,叫“開”。合時,用意念引導內氣由身體的四肢百骸向丹田聚集;開時,再用意念引導內氣由丹田向舊肢百骸發散。
式式相連,循環往復,周流不止。通過這種意氣運動,內氣由弱到強不斷增火,久久練習,逐步在全身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