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分清虛實
以上四方面,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都能掌握。難的是分清虛實,這也是相當長時間探求放松的根本所在。
太極拳泰斗楊澄甫講:“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放松,不是懈,不是軟。
太極拳的放松,是身體在自然狀態下,表現出的外柔而內剛。虛過,則為軟、為懈;實過,則為僵、為硬。難就難在如何掌握虛實的度,做到無過無不及。
只有掌握好這個度,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放松。太極大師李亦畬講:“開合有致,虛實清楚。......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
比如楊氏太極拳的弓步,后腿不能彎,彎則虛過,則綿軟無力,亦不能用力挺直,用力挺直則為實過,則僵硬。
再如虛步,前足尖不能翹的太高,太高則踝、膝、胯關節緊,造成“一高三緊”。后腿亦不能坐死,坐死則為實過,造成僵硬。
太極拳名家趙幼斌大師講:“分虛實,是太極拳術第一要義。”太極拳先師王宗岳拳論曰:“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分清虛實在推手中體會尤為深刻。
若要掌握好虛實,非明師口傳身授不可。因此。打太極拳要真正做到放松,必須一招一勢地體研虛實。
四肢百骸,肌膚筋脈,目光心意,都要做到松緊有度,開合有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了放松。
初學二十四式太極拳須知
二十四式太極拳之動作,與吾人日常習慣,或所運用者,多有不同或相反之地方,吾人須要留心矯正,先從外表之姿態言,應要依照下列四項:
一、虛領頂頸
頂頸是指頭容正直,仿佛有頸貫頂之意,頭為一身之主宰,頭容正直,精神方能振作,不過正直之中,宜含虛靈(即不用力之意,方為合法。
十三勢歌云:滿身輕利頂頭懸。),若意外遇到跌仆時。而頭部不致觸地受傷,即此“頂頭懸”之功。
二、涵胸拔背
涵胸是胸部向內微凹,使橫膈下降,以為氣沉丹田之助,拔背是背部向外微凸,使脊柱垂直,力發于背,閱者不可誤會如此姿勢,會影響肺部發育或呼吸。
若然,恐是過猶不及之誤,此姿勢如同僧人合什,復放下雙手時之姿勢無異,純任自然,安舒毫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