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松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墜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后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
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
即太極拳論所云:"極柔軟,然后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易引動,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所云:“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八、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九、相連不斷
相連不斷,并非一口氣打完一趟拳,而是是能一氣呵成,標準地盤出一段或整套架子。
這個標準的意義一是意氣上接續得非常連貫,非常順暢,所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二是式式要合式,即要做到任何時候能內外相合、上下相隨。
外家拳術,其勁乃后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續有斷,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此時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又曰:“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十、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后,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僨張之弊。學者細心體會,庶可得其意焉。
學好吳阿敏24式太極拳的五心三要素
“五心”“三要素”是我一貫提倡的,我覺得它對于學好太極拳很重要,是基礎中的基礎。五心分別是“敬心”“信心”“決心”“恒心”“耐心”。
第一是“敬心”,就是要敬業。太極拳是一項文化遺產,是一種對人類健康有益處的事業,是無數先輩耗費心血,研究傳下來的功夫,因此對太極拳要有敬業的心,有一種發自心底的尊敬,這樣你才能認真地用心地去學。
的太極拳家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指出:“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