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隨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腳掌先著地,然后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眼看右手。
(3)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左看,再轉向前方看右手。
(4)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
(5)與(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6)與(2)解同。
(7)與(3)解同。
(8)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9)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點: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帶水不可直向回抽,參轉體仍走弧線。前推時,要轉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時,腳掌先著地,再慢慢全腳踏實,現時,前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退左腳略向左后斜,退右腳略向右后斜,避免使兩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后退時,眼神隨轉體動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轉看前手。后退右腳時,腳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攬雀尾”的動作。
第七式:左攬雀尾
(1)身體繼續向右轉,左手自然下落逐漸翻掌經腹前劃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轉向下,收至右胸前,兩手相對成抱球狀;同時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右手。
(2)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上體繼續向左轉,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側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與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點:掤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須協調一致。攬雀尾弓步時,兩腳跟橫向距離上超過10厘米。
(3)身體微向左轉,左手隨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經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兩手下捋,即上體向右轉,兩手經腹前向右后上方劃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與肩齊,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時身體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點:下捋時,上體不可前傾,臀部不要凸出。兩臂下捋須隨腰旋轉,仍走弧線。左腳全掌著地。
(4)上體微向左轉,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側(相距約5厘米),上體繼續向左轉,雙手同時向前慢慢擠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圓;同時身體重心逐漸前移變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點:向前擠時,上體要正直。擠的動作要與松腰、弓腿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