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 求意
求意階段是練好簡化太極拳的高階段。在本階段的練習中,主要強調意識與呼吸、動作的協調一致,故有“意、氣、神合一”之說。而呼吸自然,虛實分明是求意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大要領。因為“柔、勻、細、長”的腹式呼吸符合太極拳動作要求。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呼吸均勻”。根據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大體上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通常在完成兩臂上伸外展、擴胸、提肩、展體時吸氣,完成與上述動作相反時呼氣。太極拳里所說的“虛”就是靈活松軟的意思,“實”就是緊張、堅實的意思。虛是松、實是緊,虛實在太極拳動作中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從動作上來講,一般上動作結束的定勢為“實”,動作變換過程為“虛”;發勁為“實”,蓄勁為“虛”;支撐體重腿為“實”,移動換勁腿為“虛”;體現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配合的手臂為“虛”。分清了動作的虛實,在練習中就能有張有弛,區別對待。當然,這個規定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因為太極拳的走勁形式變化多端。有時出手蓄勁,收手發勁;有時沉降落勁,提升發勁;有時連續發勁或連續蓄勁,即連續數次走化敵意,借以爭勢,伺機而發等等。那么,什么時候當“實”,什么時候當“虛”,應以行為中的真意為準,方能完成好動作,使意識、呼吸與動作能巧妙自然相合,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輕靈沉穩,勢換勁連,勁換意連。
3.練好簡化太極拳應注意的問題
練習太極拳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是由太極拳運動特點所決定的。周身一氣完整協調,要表現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演練風格,必須堅持長久練習。因為人體內能量物質的來源是在練習時的“消耗”過程中“補償”的,“消耗越多”,“補償”得就越多,沒有消耗就沒有補償。如果中斷練習,體內的能量物質得不到補充,那么,運動技能就會出現消退現象。
練習太極拳時要注意姿勢正確,呼吸自然。有些練習者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聳肩、僵脖、突肘、蹶臀等現象,嚴重破壞了動作的規定;再則是同呼吸憋氣有關,因為姿勢不正確造成憋氣練習,連續幾個動作之后,必須換氣且這口氣一定會換得比較深。這樣就會迫使動作速度發生變化,造成呼吸不順暢,動作不協調,既影響練習效果,又妨礙技術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勢正確、呼吸自然的情況下,動作時勁力才能順達,松柔、自然。
如何修煉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內勁
1、意氣為主帥
在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演練中,用意念引導動作,用意念引導放松,也要以意行氣,引導內氣的集聚,引導內勁的運行。從而形成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后行動,使之內外臺一,開合有致。
《十三勢行工歌》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武禹襄解釋為:“心為令,氣為旗,意為帥,身為驅使”,都說明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以意行氣”,由內向外的道理。
2、松柔是關鍵
只有由內向外做到整體的放松,使周身關節張開,氣血周流無滯,才能在丹田處集聚內氣,以意引氣,把內氣運行到關節、肌膚,貫注四周,形成內勁,只有放松,才能產生內勁。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的內勁,是在肢體放松的狀態下,通過松柔的螺旋形運動完成的,是極為輕柔。富有彈性,藏蘊于體內,含蓄而隱匿,不彰顯外露的。松柔是鍛煉內勁的關鍵。
3、協調連貫是保證
內勁的運轉。在拳勢的運行中應該無時不在,做到節節貫穿,勢勢相連,處處合住。這是內勁運轉的保證。
節節貫穿,肢體的協調必須以腰為軸。上肢動作以腰帶背,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只有肢體動作節節貫穿,才能使氣血暢通,內勁順達。
勢勢相連,前一個動作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豹開始,勢問的銜接轉換要有蓄發,要圓順,連綿不斷,形成勢勢相連。勢間轉換使內勁漸充,復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