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練習太極拳的行列。24式太極拳是一種簡化過后的太極拳。現在國家已經規定24式太極拳是中小學生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練24式太極拳如何做到虛靜空靈吧。
無論是什么門派的武功,如果你想要練好,都會要求動中求靜,然后好能夠做到虛靜空靈。
一、要想虛靜空靈,先虛靜
24式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取決于虛靜功夫的深入。陳鑫論述:“心中一切無所著,一念無所思。”他說的“心中一物無所著”,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東西,心不執著于任何事情,因為有了任何的執著都可能會失去平靜的心。
虛靜,首先是心能虛靜。心為一身之主宰,心能靜則全體皆靜,心能虛則周身皆虛,五官百骸皆從心也。
只有你的身心能夠做大到虛靜了,這樣你的心神才能得到安寧。
神寧則念有所止,氣有所歸,一念無思,一物無有,周身內外一片空靈,中氣存于中。
24式太極拳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靜待其動。
靜待其動
一是在行拳時,一勢既完時靜待下一勢的“勢”動,即動而復靜,靜中有預動之勢,內氣若能運到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自然躍躍欲動。
二在推手的時候,要能夠沉下心來,做到靜待“彼”動。怎么做到靜待“彼”動呢?即舍己從人,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三是實戰時,若能身心虛靜,則精神內固,氣不散亂,神氣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以靜制動,后發先至。
二、要想虛靜空靈,就要意守丹田后撐命門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練24式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中達四旁,勁貫脊中,力由脊發,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知命門方可知太極了。
練24式太極拳達到氣沉丹田,意守丹田,不是目的,而后撐命門穴,讓脊背鼓脹,使丹田生發之氣遍走全身,使氣血通暢,內功上身,防身健身,才是終目的。命門穴位于兩腎之間,屬督脈,有生命之門,先天之根本的含義。
命門穴與任脈的神厥穴(肚臍)又前后對稱,與纏繞腰一周的帶脈相交。帶脈起于季脈肋下方,橫繞腰腹周圍,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與沖、任、督三脈的關系極為密切,腰腹部是三脈脈氣所發之處,又為下丹田真氣之所在。
顧留馨講道, “一身備五弓”。“一身備五弓”指的是身軀猶如一把弓,兩手為兩把弓,兩足又為兩把弓。五弓合力即為全身的整體勁。
五弓以身弓為主,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氣貫注,中定不擺。動作時以命門穴為軸心,以兩腰腎的抽換來變換身體的虛實。
“身弓”對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轉周身皆動,體現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門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于身體的動態平衡,起中定作用。
因此,只有氣沉丹田,意守丹田,氣多了,才能后撐命門穴,使丹田生發之氣遍走全身。
“氣撐命門”后,內氣上行貫大椎、肩、肘、腕,內氣下行貫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完整協調境界。
太極的發力方法就是“氣撐后命門”用意把“命門”外撐,同時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發出爆發力,全身發力。
三、要虛靜空靈,就要讓氣團旋轉
要虛靜空靈就要讓氣團旋轉,讓氣團旋轉,就要暢通經絡,要暢通經絡,就要打通大小周天。
通過不斷提高24式太極拳運動水平,氣撐后命門才能打通大小周天,疏通經絡,使體內之氣隨心所欲的運行于全身或蓄聚到任何一個部位,靈活無滯,強化內勁,修身養性。
提到氣團旋轉,就是說讓手臂帶領身體內氣旋轉,而在體外感覺有一個更大的氣團也在旋轉,好像將沙石樹葉都驟了起來。
這要求行拳走架時,動作要舒展,抱球要大,有氣貫山河的虛靜空靈感。而太極起勢和收勢時,要體現內氣的小周天運行。太極行拳走架時,要體現內氣的大周天運行,意領氣隨,氣走經絡,貫通周身。
提到小周天,是指按人體子午線,即前南后北,前任脈后督脈,兩脈所構成的環狀脈線。先通過24式太極拳的練習,氣沉丹田,讓小腹膨脹。再進行“行氣”。
氣在體前下降,過會陰,氣在身后上升,后依次沖過尾閭、夾脊、玉枕三關,復歸丹田,正好一周。
小周天有什么作用?小周天主要是練精化氣,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氣,中年人以后練此功有醫療保健推遲衰老的作用。小周天在24式太極拳起勢和收勢中有明顯的運用和作用。
大周天是相對小周天而言的。是在小周天的基礎上繼續打通八脈中的其余六脈,以及手足十二正經。
子午小周天為人體南北前后方向,而卯酉為東西左右方向,象征人體左右兩手兩足上的十二正經。任督二脈一旦疏通,內氣循環運轉就暢通無阻了,人體十二正經在任督二脈行氣的作用下,使十二經脈之間相互聯系,變得通暢。
同時,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