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功夫,現在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24太極拳是通過簡化太極拳的招式,從而得出來適合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一種拳法。現在24式太極拳已經成為中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技術?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練習24式太極拳的身法吧!
如何練習24式太極拳的身法
一、前人對身法的總結
以前的人就對太極拳的身法有過很多的總結。
拳法以“立身中正安舒”,或以“尾閭正中神貫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的說法出現。這是對太極身法的總體描述。
具體到身體各個局部上,又提出:正頭豎頂、沉肩墜肘、展掌舒腕、松腰斂臀、開胯圓襠、涌泉深根等要求。
如果你想要練好24式太極拳的基本身法,就必須要懂上面所說的意思和技巧。
二、縱橫雙曲后拱型身法的操作
1、直向操作
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后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方輻射,上行之力使頭頂“百會穴”向上微微頂起,下顎微內收成提頂狀。
向下之力使尾閭“長強穴”作相應的向下拉伸和向前調節成吊襠狀。由此產生“提頂吊襠”。
2、橫向操作
以大椎至夾脊的垂直連線為中分線,向左右延展橫抻到兩肩末端,施橫向開勁,并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尺骨頭。
在練習橫向操作的時候,將命門作為分界線,然后自己的勁道向左右兩邊的胯部延伸。
施橫向開勁,并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外踝。在這上下左右肩、胯、尺、踝外開橫抻的同時,兩大臂、兩大股(大腿)、兩手掌、兩腳掌向前收合,并施內裹勁,把橫開勁收住。
如此操作,不僅把脊柱縱溝填平了,而且把四肢也牢牢地聯結在了軀干上。從感覺上,脊柱真正成了一條向后凸起的脊梁,而四肢末端卻向內卷收。
似乎肩背和腰胯張成了以脊柱中分線為弓背中點的數張橫弓,累迭在軀干上??v橫雙曲后拱型身法的操作
3、合成操作
后拱身法的操作,不是先縱后橫地依次進行,而是縱橫同時進行。
其方法是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后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左右四方輻射,使縱橫雙弓同時漲滿,交錯迭加融合而成。
三、后拱型身法對人體外形的改變
后拱型身法是以功態的豎直型脊柱為根本標志的。它改變了人體的自然S形生理脊柱,由此產生了以下一些形態變化。
1、消除了軀干后面的仰頭、凹腰、突臀和前面的揚頦、挺胸、腆肚及側面的張肩、縮胯等自然凹凸狀態,使身軀平順豎直,出現了“尾閭正中神貫頂”的功態形體。
2、改變了人體前實(胸腹)后虛(腰背)的自然狀態,從而成為后實前虛的功境狀態。
3、改變了自然人那種上實(胸)下虛(腹),頭重腳輕耗能散氣的用力狀態,而變為下實上虛,腳踏實地的沉穩涵養狀態。
4、如此身法正是前人所提各項身法要領的上身狀態。諸如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開胯圓襠、涌泉深根等等,無一處不合規矩。
5、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講的都是脊柱的“趨直”和軀干的豎直,那為什么又說是后拱型呢?因為直立行走的自然人經過勞作和運動的改造,脊柱和軀干都是前拱的,如腰椎前彎、挺胸肚腆、頭仰撅臀等。
當脊柱和軀干走向功態豎直時,從感覺上就是后拱了。若沒有這種感覺上的后拱,就一定還是非功態的前拱,那就不是24式太極拳的身法了。所以,后拱身法實際是豎直狀態下的一種后拱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