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式太極拳練習中,正確地運用意念和呼吸,是學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論說:“能呼吸然后能靈活。”
如何使呼吸、意識、動作三者緊密結合,形成內外合一呢?我把在恩師陳正雷先生授課時所作的一些筆錄、及本人練拳的一些粗淺見解總結如下,敬請拳友們多多指正。
一 塑型階段
在此階段,由于是初學,動作處于泛化階段,正確動作概念尚未建立,做動作時顯得手腳不隨、上下難顧、動作笨拙、僵硬不協調。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重形不重意”“練形不練氣”。
如過早關注呼吸配合動作,容易出現憋氣,對學動作不利,對健康也不利。所以,這階段主要應注意自然呼吸、心靜體松、力求動作路線做標準。
二 懂勁階段
當動作達到規范,套路熟練,連貫圓活,和諧流暢不“斷勁”時。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導體”“以體導氣”,形成“先外后內”“以外導內”的拳勢。
這時就要盡量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要采用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進行練習,以達到懂勁。凡是由虛變實的外開勁應呼氣,而由實變虛的里合勁應吸氣。
這樣一呼一吸、一蓄一發的鍛煉方法符合練拳和攻防的要求,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記“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三 求意階段
24式太極拳要練到高級階段,必須達到意、氣、神合一。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御氣”“以氣運身”“重意不重形”。這時根據24式太極拳的特點要采用腹式逆呼吸。
即吸氣時小腹內收,隔肌上升,丹田之氣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部自然擴張,肺活量加大;呼氣時小腹外突,隔肌下降,內氣下沉至丹田,胃部與胸部自然平復。
套路練習時呼吸隨著動作的變化進行呼與吸,如肢體的展收、勁力的蓄發、攻防意識等,此為拳勢呼吸。拳勢呼吸的規律為:起吸落呼、合吸開呼、蓄吸發呼。要自然順暢,不能因動作而限制呼吸。應銘記,“氣以直養而無害”。
拳論有云: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初學24式太極拳如何快速掌握動作
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的24式太極拳運動--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他富有東方文化的神秘魅力,滲透著中國古典哲學、美學、倫理學和醫學等深厚豐富的內涵,其精湛的理論和技術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
它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學者日眾,習者如云,已成為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正以他無窮的魁力,征服著越來越多的人。
由于24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動方式不同,初學者一時無法適應,加上又不能有效地放松肢體,因此總因記不住動作而著急。
初學者如何快速掌握動作呢?我在隨陳正雷老師學習期間及自己在教學時總結了幾種小方法,現提供給廣大初學者參考:
一 通過基本功練習了解運動規律
基本功包括手上的各種纏絲動作和左右前后的步法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氏24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氏24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二 分解記憶循序漸進
按教練的分解口令把動作的一招一式來龍去脈弄清楚。了解動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個姿勢的方向、角度和重心的虛實變換。
學24式太極拳和學寫字一樣,要一筆一劃,認認真真,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
三 快速比劃動作
初學時無法把練拳的速度放慢。太慢反而容易斷續、笨拙,為了先記住剛學會的動作,可稍放快些速度比劃,此法不求演練技巧和動作規范與否,只求動作順暢,把動作的內容結構和重心的虛實分清即可,旨在將動作連貫起來。
待動作稍熟練后再放慢速度體會細節。
四 邊練邊記動作名稱
練拳需思想集中,心神專注。初學者往往難以做到,先將思想集中在動作與名稱上,練習動作的同時自己背誦動作名稱,由于身體動作與記憶口訣同時進行,既容易記住名稱,也容易掌握動作內容,教練在念名稱時,練習者也可在心里跟著背誦。
五 形象默念
在安靜的前提下(坐車、睡前),閉目回憶剛學會的24式太極拳動作。像過電影似的將動作一個接一個在大腦中過一遍,口中可輕輕背誦動作名稱,這樣對強化記憶很有效。
六 分段勤練法
將一套拳分成幾段,逐段逐段地進行練習。第一段記熟后再記第二段,以此類推,自然容易記。如老架一路分成六段,老架二路分成四段,單劍分成六段等。
熟能生巧,只要堅定信念勤加練習定有所成。拳打千遍,其理自現。勤奮刻苦是練功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