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導寶寶從小養成衛生的習慣
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讓寶寶以吮吸手指來取樂,要耐心告誡寶寶,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不僅會引起手指腫脹、疼痛,影響下凳骨的發育及牙齒變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臟東西帶入口內,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及其他傳染病。
5、適當獎勵寶寶
當寶寶吸指行為有所減少,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并要向寶寶說明這樣吸手指的行為不好。
防止嬰兒吃手的方法
嬰兒吃手有生理和心理等諸多方面的原因,6個月前嬰兒吃手也是自然現象,但是吃手指也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父母應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避免孩子長期形成吃手的壞習慣。
1.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相比奶瓶喂養更能讓嬰兒獲得充足的吸吮時間,心理上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在母親的懷抱里獲得足夠的溫暖和安全,可以有效預防吃手行為。無法進行母乳喂養的嬰兒,父母要記住奶嘴的開口不要太大,保證嬰兒吮吸的充足時間,滿足他們吮吸的需求。母親喂養期間一定要心態平和、溫暖慈祥,給孩子提供寧靜安詳的氛圍。
2.分散注意力
當寶寶出現吃手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散注意力是防止嬰兒吃手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經常跟嬰兒講故事、聽音樂、拿著寶寶的小手比劃跳舞,轉移他對手指的需求。或者把孩子喜歡的小玩具放在他手里,占據他的手掌讓他無法填到嘴巴里。如果沒辦法阻止嬰兒吃手,等他睡著后把小手拿出來就好了,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
3.發揮手的探索觸摸功能
父母可以常常拿著嬰兒的小手去觸摸、探索他周圍的玩具、動植物、桌椅等靜物,讓嬰兒摸摸爸爸媽媽的臉,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會逐漸學會用手去觸摸各種物品而不只是放到嘴里。等嬰兒忙于用手探索外界時,就會忘記吃手了。
4.提供安全的家庭環境
很多愛吃手的嬰兒往往是缺乏安全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親子關系。父母要關注嬰兒的情緒變化,及時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吃手行為的產生。另外,父母對嬰兒過于嚴厲也會導致不安全感的產生,父母應采取溫和的態度幫助嬰兒合理地釋放不安定的消極情緒。
糾正嬰兒吃手的招數
一旦嬰兒已經形成了吃手的習慣,家長也不必擔憂或太過急躁,千萬不可采取嚴厲的強硬態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既要滿足嬰兒吮吸的生理需求、安全的心理需要,又要避免吃手成為長期不消退的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找到原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若只是偶爾滿足生理的需求,家長只要把手指和玩具的清潔工作做好,避免吃入細菌就好。一旦已經形成長期改不掉的習慣,可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不同年齡段來處理
(1)0-1歲的孩子:那么就大可放心,因為吃手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在正常不過的行為,只要保證手部清潔,就讓孩子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
(2)2-3歲的孩子:可以采用鼓勵以及說理的方式應對孩子吃手指:“現在我們寶寶長大了,是不能吃手指的啦!”“吃手指的話,手指上的病菌會到肚肚里面去哦,會生病的哦!”
(3)大于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積極應對。父母需要告訴孩子手指上存在著很多細菌,吃下去后會讓人生病、不舒服。家人甚至可以將“手指上到底存在著哪些有害病菌”作為探索題,與孩子一起在網上找到答案,以幫助孩子戒掉壞習慣。
2.讓孩子在寬松、溫馨的氛圍中成長: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才會感受到濃濃的安全感,也就不需要通過吮吸手指的方式來獲得了。
3.讓孩子多多與同伴交流、互動:給孩子創造多與同伴玩耍的機會,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孩子哪里還會記得吃手呢?
4.與醫生做好必要溝通:如果孩子大于三歲還在吃手的話,且以上的方法都無濟于事的話,應該找到兒科醫生進行詢問。也許兒科醫生還會建議你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父母應該和醫生一起努力幫助寶寶找到愛吮吸手指的原因,對癥下藥。情感方面的支持與行為矯正等雙管齊下,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結語:寶寶吃手有四種原因大家看了本文之后都了解是哪四種了吧。對于寶寶吃手的這個問題相應的我們還介紹了一些預防吃手的辦法。如果家中的寶寶長時間的吃手媽媽就需要注意了,如果預防的效果不佳就建議去醫院這樣才能更好的糾正孩子吃手的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