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寶寶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細微的小問題,新媽媽就會非常的擔心。那么寶寶耳朵流黃水怎么辦?媽媽們該如何為寶寶處理這個問題?保護寶寶耳朵的方法有哪些呢?耳朵痛怎么辦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寶寶耳朵流黃水怎么辦
首先看到寶寶耳朵流膿,先用棉棒把寶寶耳朵邊的膿清理掉。
清理干凈后要用雙氧水,蘸少許,清理耳朵里面。
注意,清理 時候要朝一個方向,慢慢轉動,把里面的膿蘸出來。
如果不見好,可以給寶寶滴上中耳炎的滴液。一天2-3次,一次1-2滴。(中草藥的,對寶寶沒副作用)
保護寶寶耳朵的方法
1、喂奶時,好讓寶寶采取半坐位
在我們討論孕媽媽該怎么喂奶之前。先讓大家了解耳朵里的小秘密:寶寶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其間中耳為一相對密封的氣腔,在前壁有一個小管與鼻咽部相連,叫作咽鼓管。
平時。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圍組織揉捏而呈密閉狀況,可是當寶寶吞咽、咀嚼、打噴嚏或哭鬧時,為了保持中耳表里氣壓的平衡,咽鼓管便作瞬間敞開。因為小寶寶的耳部沒有發育完善,咽鼓管還比較短,并且方位低而平直,如果你橫抱著寶寶喂奶、讓他平躺著吃奶、奶瓶口開得過大、奶瓶豎得過直等等,都簡單造成寶寶嗆奶,使乳汁沿著咽鼓管流入中耳,誘發中耳炎。
正確的喂奶姿勢是:如果是坐著喂奶,應將寶寶斜抱在懷中,讓寶寶呈半坐位,寶寶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以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果是側躺著喂奶,媽媽要用手臂將寶寶的上身和頭部支起,以取得一個適宜的角度。
2、給寶寶清理耳垢需要去醫院
如果耳垢比較少的話。不需要整理。可是,如果耳垢現已比較多了,形成了團狀,像個塞子一樣塞在耳朵里邊,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請醫師協助整理。可是,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為這點兒小事跑醫院很費事,于是就自己給寶寶弄起來了。實際上,這種做法很危險。一是由于一般家庭中都沒有耳燈,爸爸媽媽往往只能是跟著感覺走,這樣很簡單造成部分損害;二是由于許多寶寶還沒學會協作,可能會亂動;三是一旦在挖耳的過程中,不小心有外力碰擊,比方旁人通過不小心碰了媽媽的手等等,有可能會捅破鼓膜。
而醫生可以通過耳燈或者反光耳鏡直接觀察耳道內部的情況,耳垢較多時,可直接用棉簽或醫用鑷子取出。當耳垢已經形成耳垢石很難取出時,醫生還可以選用滴耳液軟化耳垢。軟化的耳垢會從外耳道排出,也很容易清理。
3、呼吸道感染后,詢問寶寶是否有耳部不適
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時,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過,這種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會發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視。在寶寶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已經消失后,父母還需要關注寶寶是否表現出中耳炎的癥狀。另外,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縮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