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寶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這些異常的癥狀會讓寶媽們很是揪心困擾。比如有時候發現寶寶腳尖著地,有的新手寶媽們就會認為這是寶寶的身體出了狀況,那么,寶寶為什么用腳尖著地?寶寶腳尖著地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腳尖著地怎么辦
很多寶媽們會發現,在訓練寶寶走路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寶寶腳尖著地的情況,相關專家解答寶寶腳尖著地,就說明寶寶還不會站,所以家長們不要扶著讓很幼小的寶寶站立,過早的站立會對寶寶的腿部發育不利。
寶寶為什么用腳尖著地
嬰兒出生后下肢伸肌張力高于屈肌,所以小嬰兒站立初期會腳尖著地。對于腳尖著地時,我們都不建議孩子站立,以免肌肉和骨骼發育出現問題,再有也不利于正常走路。對于已經超過一歲的幼兒仍然存在腳尖著地現象,應該看神經科醫生,說明下肢肌張力過高,尋找原因并采取積極康復治療。
嬰兒能夠自行站立的前提:
1.骨骼發育,脊柱出現頸前屈、胸后曲、腰前屈,一般需至少9~10個月;
2.肌肉發育,嬰兒會從趴著抬頭、翻身、到自行爬或坐,也要8~9個月的時間。
寶寶太小身體未發育完全,如果在骨骼和肌肉尚未達到滿足站立的前提下,認為的拖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站立,甚至讓寶寶蹦蹦跳跳,這些動作都會讓寶寶的脊柱和下肢的發育不利。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對于孩子的站立,應關注:
1.不能大人扶著孩子站;
2.孩子自己扶著站時,腳跟已能輕松著地,就像照片的小朋友一樣;
3.站立時只是腳尖著地,應盡可能制止,否則對下肢發育不利;
4.在不能腳跟著地站立前,不鼓勵孩子行走,更不應使用學步車;
5.不應讓還不會站立的孩子在大人身上蹦跳。
寶寶腳尖著地
幼小的寶寶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要過早干預。但是如果寶寶已經滿周歲了,還是用腳尖著地,這是不正常的現象,此時就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不能拖延,那么,周歲過后寶寶腳尖著地怎么治療呢?